基于断层侧向封闭性开发界限及注水方案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石油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国内常规油藏产量又呈现递减趋势,为了端牢能源饭碗,满足国内石油能源稳步增长需求,安全高效开发复杂断块油藏已经成为产量接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论文针对复杂断块M油田进行注水方案优化研究,采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技术确定开发界限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基于断层走向及分布,划分断层类型为控带、控圈、控注采断层;综合考虑断层平面上的展布情况,将断层组合关系分为三角形、平行形、直角形;根据储层及流体特征确定主力砂体为L50、L82、L100、L102小层,纵向划分三个开发层系:层系1由L10~L50油组组成、层系2由L60~L100油组组成、层系3是指部署水平井的L100油组。对采收率、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指数、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进行单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按照行业分级标准评价全区开发效果属于二类水平,层系1属于一类水平,层系2属于一类水平,层系3属于二类水平,全区和各层系仍然具有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潜力。在地质建模时运用Petrel计算断层传导因子定量表征断层侧向封闭情况,再将断层传导因子与油田动静态资料导入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对M油田进行历史拟合,以累积产液量为精度指标拟合精度为96.6%,拟合精度较好。基于渗流力学理论和断层侧向封闭理论建立断层侧向封闭性判断模型,确定断层侧向封闭性压差界限。依据油藏工程理论以最大产油量为目标,确定合理地层压力,从油井采出端着手,利用流入动态方程确定合理井底流压、合理产液量。再以安全注水为目标,利用物质平衡法计算对应压力恢复速度的合理注采比,由合理注采比与合理产液量关系折算合理注水量,经过劈分系数初步分配之后,基于断层侧向封闭性压差界限和地层破裂压力两个安全注水指标进行注水量优化。层系1、层系2、层系3的合理地层压力界限依次为11.39MPa、11.84MPa、13.91MPa;生产井合理井底流压界限范围4.08~6.46MPa,层系平均值依次为4.58MPa、5.43MPa、6.34MPa;层系合理产液量界限依次为9.26×10~4m~3/mon、4.68×10~4m~3/mon、0.27×10~4m~3/mon。最后,秉承“在确保注水安全的基础上保持合理地层压力和合理产液量”原则,通过方案预测与优选,确定井网调整压力恢复速度3%是最佳方案。层系1、层系2、层系3的压力恢复速度界限依次为-0.0384MPa/mon、0.0213MPa/mon、-0.0789MPa/mon;层系合理注采比界限依次为0.8614、1.2203、0.7106;层系合理注水量界限依次为7.98×10~4m~3/mon、5.71×10~4m~3/mon、0.19×10~4m~3/mon;层系注水井合理井底流压界限平均值依次为15.34MPa、16.44MPa、20.47MPa。最佳方案全区累产油859.12×10~4m~3,与基础方案相比累产油增量为241.12×10~4m~3,单井增油量为5.97×10~4m~3。
其他文献
由于长期注水冲刷,高含水老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较为零散,受断层、砂体及注采关系影响,油层整体压力分布不均衡,层内层间的非均质性矛盾突出,厚油层顶部动用程度差,底部低效无效循环严重。因此有必要探索出提高此类非均质厚油层整体开发效果的新方法。基于高含水老油田“降本增效”的开发理念,本文以大庆油田某中高渗储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非均质储层不稳定注采参数控制界限研究,探索通过改变注水方式,调整注采压力,
萨中开发区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13个,已全部进入后续水驱,地质储量20799×10~4t,剩余储量9838×10~4t,平均采出程度52.7%,聚驱后油层存在采出程度高,剩余储量动用难度大等问题,依靠原井网后续水驱提高采收率有限,而且成本高、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地质储量及优势渗流通道进行新一轮的详细描述和定性评估,以制定综合调整措施,为油田持续、稳定开采奠定基础。论文以精细地质建模为手段,以油藏
我国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2020年在该海域实施的第二轮水合物试采结果表明,水平井开采可大幅提高天然气水合物藏的产能。而前人针对神狐海域水合藏的开采研究工作,大多集中于短期或长期生产行为,缺乏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因此开展该海域水合物藏水平井降压开采方案优化,对推进水合物产业化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涉及复杂渗流过程,其数值模拟技术极为挑战。当前国际知名的几款天然气
目前我国高含水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各种化学驱油技术应用于油田生产,并已取得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但现阶段油田生产还面临地层结垢、设备腐蚀和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的无碱驱油体系对于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开展了无碱中相驱油体系配方的研究。首先对单一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临界胶束浓度、溶解性、透光性和界面张力等参数进行测试,然后进行阴离子和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增加,页岩油已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发展对象。然而,目前页岩油仍处于起步阶段,地质认识、技术改造和开发规律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大部分区块储隔层间应力差小,纵向上应力遮挡弱,在压裂过程中人工裂缝易于过度扩展,大排量条件下易于缝高失控,产生层间干扰及支撑剂铺置问题,影响改造效果及造成材料浪费的情况,限制了页岩油快速上产的推进工作。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地质建模-应力建模-压裂模拟-数
常规油田开发技术及手段无法有效的将稠油、超稠油、特稠油从储层中开采出来,利用火烧油层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针对D区块稠油的高黏度特性给其开发开采带来困难,深入了解D区块稠油物性特征,认识火驱过程中稠油的燃烧特性以及适用性,能够更好的指导现场作业。本文使用仪器对D区块稠油基础物性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了该区块稠油高密度、高黏度的成因。其次,运用管式炉模拟油层火烧各阶段,稠油氧化规律、燃烧特性等进行
致密油已是我国油田重要的接替资源。致密储层开发最常用的增产措施就是储层压裂改造。在压裂后生产开发过程中发现,原油产量与压裂后焖井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认为裂缝内流体与孔隙内原油的渗吸作用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研究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性质对储层渗吸效果的影响,优化焖井时间,充分发挥裂缝与基质之间的渗吸作用,提高致密储层开发效果。本文在调研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渗吸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并
目前国内东部老油田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稳油控水形势十分严峻,亟待采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措施。实践表明,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明显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超过10%。随着聚合物驱应用规模逐渐扩大,普通油藏剩余油储量逐渐减小,高温高盐油藏剩余油逐渐成为聚合物驱挖潜对象。由于现有聚合物耐温抗盐性难以满足矿场实际需求,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研制逐渐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为此,本文以高
抗盐聚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矿化度油藏中,可以弥补传统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遇高盐降粘严重的缺点,聚合物抗盐能力的增强主要来源于其分子链结构的改变。粘弹性作为聚合物最基本的理化性质,分子链结构改变势必会对粘弹性造成影响,同时,不同结构、不同抗盐原理的聚合物的驱油效果也存在差异,二者之间一定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选取了通过两种原理提高抗盐能力的聚合物,分别为三种疏水缔
超稠油是油气资源中的关键部分,其具有黏度高、密度大等特点,严重限制了超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为此,探索超稠油油藏的开采方式和以及研究驱替过程中高含油饱和度带的形成机理与运移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油田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分析、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方法,探讨了超稠油油藏注蒸汽二氧化碳的开发机理及相关应用。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多方面的分析了二氧化碳驱和蒸汽驱对提高地层温度、原油降黏从而提高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