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针刺对宫内窘迫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脑组织缺血灶中神经生长(NGF)因子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针刺“靳三针”头穴对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相关机制,为临床提供客观科学依据。 方法: 用结扎孕鼠双侧子宫动脉,完全阻断血供5min娩出胎鼠,制成宫内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取代乳鼠自然分娩的幼鼠为自然分娩组;行剖宫产而不作缺氧处理的幼鼠为假手术组;行延迟剖宫产的幼鼠为模型组;延迟剖宫产后第14天开始行针刺操作的幼鼠为针刺1组;延迟剖宫产后第21天开始行针刺操作的幼鼠为针刺2组。设幼鼠接受针刺后21d、28d、35d、42d、49d为观察点,每个针刺组按观察点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作为对照,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为5个亚组,分别在幼鼠出生后21d、28d、35d、42d、49d处死。处死后大鼠取脑组织及血浆,检测脑组织缺血灶中神经生长(NGF)因子和BCL-2阳性细胞光密度值。 结果: 1、针刺对脑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21天时,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天时,针刺1组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5),35天时,假手术组、针刺1组、针刺2组同模型组相比,均低于模型组(P<0.05),42天时,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天时,假手术组低于正常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和针刺2组在分别针刺7d、14d、21d后的BCL-2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 2、针刺对脑组织NGF表达的影响:21天、28天时,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1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35天、42天、49天时,三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假手术组相比:21天时,模型组、正常组低于假手术组(P<0.01),28天时,针刺1组低于假手术组(P<0.05),42天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天、49天时,假手术组合模型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跟模型组相比:21天时,各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8天、42天、49天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性意义,35天时,假手术组、针刺1组、针刺2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1组和针刺2组在分别针刺7d、14d、21d后的NGF数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针刺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缺血缺氧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显著提高神经生长(NGF)因子的活性,对受损变性的神经细胞有一定恢复作用以及提高BCL-2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