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环形弹簧支座在地铁隔振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ow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铁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地铁上盖和邻近的居民带来了噪声和振动污染。地铁的环境振动问题不仅会降低建筑使用的舒适度、影响人体健康和妨碍敏感仪器的使用,严重者还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为此,本文针对地铁上盖及周边建筑物的隔振问题展开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竖向隔振支座,即厚壁型环形弹簧隔振支座,利用其减振消能能力和自复位功能进行建筑物的基底隔振。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现场测量了广州地铁三号线沿线自由场的地铁振动响应,得到铅垂向振动加速度的时程数据,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得出地铁振动的优势频率为30~50Hz。研究了地铁运行引起地面振动的传播规律,为三号线进行了初步的环境振动评估,同时也丰富了地铁的振动激励数据库。(2)对环形弹簧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包括环形弹簧的结构特性、静力性能和动力性能。详细推导了环形弹簧外圆环最大拉应力的计算公式,提出适用于厚壁型弹簧构件的改进公式,并采用了有限元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典型的计算案例对新型环形弹簧支座进行了构造设计和计算说明,弹簧在正常工作时由于内耗和摩擦所消耗的能量约占总输入能量的55%。(3)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环形弹簧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模拟和振动时程分析,并将理论推导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相互验证。模拟得到环形弹簧的应力分布情况和荷载—位移曲线,并计算了弹簧的承载力、竖向刚度和等效阻尼比等力学参数。研究了加载条件对弹簧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环形弹簧的耗能能力随着预压位移和加载幅度的增大而增大,30~50Hz的余弦加速度传递率约为0.2。(4)以六层框架结构为例,将新型环形弹簧支座放置于首层柱底形成基础隔振结构。对比了普通结构和隔振结构在地铁振动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分析了楼层加速度的时程和频谱特点,计算了弹簧支座的隔振率和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环形弹簧支座能够延长结构的竖向自振周期,有效改善建筑的舒适度。相比于普通结构,隔振结构的竖向加速度明显减小50%,楼层平均隔振率为38%。
其他文献
我国食用菌品种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农药残留问题频频发生,且其残留规律研究薄弱。本研究揭示了乐果、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多菌灵在糙皮侧耳液体培养下的动态富集和
目的:全球肥胖人口剧增。肥胖,即使单纯肥胖,亦可引起肾脏损伤,增加了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严重肥胖可以直接导致肥胖相关肾病。此外,肥胖与肾脏功能变化存在密切联系,国外有研究显示减肥手术、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成功减肥后可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减重可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及尿蛋白排泄量,而这些发现主要源于对极端肥胖、重度肥胖、单纯肥胖患者的研究,较少针对体重正常及轻中度肥胖人群的此类研究,且较少涉及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馆进行赛后的设计和改造,从而实现体育馆赛后多功能的综合利用。对于坐落于各大综合院校的体育馆建筑,除了要承接社会性的体育赛事,还要满足校
实际工程结构由于承受各种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而造成混凝土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开裂,这些裂缝或微裂缝相互贯通为混凝土中介质传输提供大量的附加迁移通道,进而严重影响混凝土
面对恶劣的道路状况、持续走低的天然橡胶价格,东南亚地区的天然橡胶原产国都有将天然橡胶用于道路沥青改性的强烈愿望,旨在提升国内道路状况的同时,扩大天然橡胶的消费,实现
目前,随着小型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需求量的增大,对储能系统方面的要求同样增高,并对新型储能系统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在众多储能系统中,平面片上微型超级电容器具备着诸多的
本硕士论文内容共有四章:第一章中,首先对本文所研究的两类Kirchhoff型系统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单介绍,其次简单引出本文的主要结果.第二章中,简单介绍了本文所用到的一些记号、定义及相关预备知识.第三章中研究以下带有对数非线性的p-Laplacian Kirchhoff型问题(?)基态变号解的存在性及其能量特征.此处Ω是RN中的有界光滑域,a,b是大于零的常数,4≤2p<q<
近年来,社会发展对能源利用低碳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发电的占比得到显著提升,而新能源由于其自然属性,功率输出具有极大的间歇性、波动性,故亟需增加电网调峰等辅助服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动态图形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动态图形的制作方法也随之不断丰富起来。动态图形的制作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电脑制作方法和拍摄制作方法。拍摄制作方法则是本文研究的主体。电脑制作方法是市场上主流的制作方法,而拍摄制作方法并不常见。一般来说,摄像机拍摄的画面统称为动态图像,而动态图形包含在动态图像中。如何在拍摄过程中使动态图像转变为动态图形,这是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尝试将拍摄制作方法
目的:分析影响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行ICD及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植入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为A1组,未发生为A2组,术后发生临床事件(死亡/再住院)为B1组,未发生为B2组,分析影响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和临床事件发生的因素,并作生存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