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空间上与制造业形成了互动发展的格局(陈建军和陈菁菁,2011);另一方面,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后,我国环境治理力度逐渐增强,污染物排放和工业能耗的下降趋势明显,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那么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本文从环境规制的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协同集聚演化和发展的原因进行解释,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在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协同集聚?究竟哪些因素造成了这一现象?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又是什么?
  基于现有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产业关联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的存在,环境规制通过倒逼制造业升级和扩大创新需求、提升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化水平和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关联度,推动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演化和发展。
  在实证检验部分,根据理论分析本文分别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来检验环境规制是否通过上述理论分析的机制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所得结论如下:(1)使用城市层面的数据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强度提升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演化和发展,并且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存在过犹不及的现象;(2)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环境规制的推动效应更明显,而中西部地区需要在推动产业融合和发挥环境治理的倒逼机制上持续发力;(3)分城市中心度的研究发现:在中心城市的环境规制没有产生推动产业融合的效果,而在非中心城市出现了显著的倒逼效应。(4)通过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发现:环境规制通过倒逼制造业升级和扩大创新需求、提升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化水平和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关联度,推动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演化和发展。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因地制宜的环境治理政策,推动制造业发展水平提升和宏微观相结合的政策引导产业协同发展等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1776年亚当·斯密所著《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该著作内容丰富,以资本主义的财富为中心,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做了全面的考察和系统的分析,批判了重商主义思想,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及重农主义经济原理,从而总结出一系列资本主义经济原理,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全书上下卷共分为五篇,不仅全面的考察了经济原理,还涉及经济史以及经济政策方面的内容。该著作一经出版问世,就在西方世界引
学位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证明,在金融体系日益关联的当下,传统的微观金融监管模式并不适用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金融业既要面临宏观经济调速换挡的新挑战,还要应对原有潜在累积风险逐步显性化的新问题,由此引致的金融脆弱性已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深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机制的认识,从而全面科学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监管部
学位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产业链条的细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分工模式与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站在价值链角度,服务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在各制造环节间的连接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服务与制造的深度融合也推动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从国内情况来看,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处于规模较大而竞争力不强的地位,部分制造业甚至陷入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局。对此,如何利用进口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公司价值和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隐含的结构性问题也有所显露,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一直居高不下。企业目标资本结构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以及宏观经济的波动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政府政策的频繁调整与变动往往伴
近30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产业,为其它产业提供服务,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尽管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已有很大的规模,但是生产效率还很低,因此,如何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生产率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以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在生产性服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为一种鼓励新知识生产的重要政策安排,对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服务业作为我国快速发展的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值日益增加,但是存在生产率和附加值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和竞争力弱等特点,如何提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服务业企业创新成为学术界各领域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出发,探究其对我国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从更深层次揭示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集聚成为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是制造业集聚程度深化,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等特征的服务业集聚趋势也日渐显著。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下,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实质性转变,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制造业,到2015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半壁江山”。随着服务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城市经济形态迈入“服务经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诸多的问题。在“中国式分权”制度的影响下,中国更多的经济增长是目标引领性经济增长,进而导致中国目前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至此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
学位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素禀赋条件发生变化,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上限及人口红利消失等问题日渐凸显,经济发展速度呈下行趋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突破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由新古典增长理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又正向作用于知识溢出效应,进而创新能力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经济健康增长,也会对周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那么创新能力的空间格局如何?如何制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城市绿色发展已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经济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同时,城镇化水平也在稳步推进,但我国的生态环境却越来越差;习总书记的“两山论”就要求我们在提振经济水平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绿色发展。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推动力即技术创新,当前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攀高,相较于2006年的470,342项专利申请,2019年我国专利申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