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燥”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wahahabook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燥,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概念,涉及五运六气、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药性理论等诸多方面。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燥”的论述,其后通过历代医家的继承与创新,使得中医学“燥”的理论内容和临床积淀日益丰富。本研究旨在比较系统地整理和总结历代医家关于“燥”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梳理中医学燥的学术源流,阐明中医学关于燥的基础理论。1中医学“燥”的学术源流先秦两汉是中医学燥的理论肇始时期。这一时期的医家,通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在当时哲学、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以援物类比的思维方式,从燥气对自然界的影响,推演出作为致病邪气的“燥”作用于人体后的表现,从而形成了燥的医学概念和理论,集中表现于《黄帝内经》当中,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燥的理论框架。东汉末年,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燥的病机阐发尤详,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治则治法,为后世内燥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晋唐是中医学燥的理论继承时期。这一时期的医学著作,在继承《黄帝内经》病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津伤成燥”和“肾虚致燥”的观点;在继承《伤寒杂病论》治燥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治法和方药。宋金元是中医学燥的理论创新时期。宋代在运气理论的影响下,燥的病因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燥的病机理论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观点。如注重立足脏腑讨论燥的病机变化、“阴燥”理论的提出等。治燥思想日益丰富,如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研究燥邪为患的治法、注重运用脏腑辨证针对燥的病机进行治疗等。金元时期,诸家争鸣,对燥的理论发展贡献最大的当属刘完素。他在《黄帝内经》运气理论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和完善了中医学六气病因病机学说,并在这一理论框架内,对燥的含义、性质、燥类病症的成因、种类、治则治法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发。明清是中医学燥的理论成熟时期。明代对外燥、内燥的认识开始分别开来,燥的病因理论开始独立发展,病机理论的发展中出现了“血燥说”、“燥痰论”等新的理论,这一时期“养脾阴”、“养肾阴”等思想对内燥的治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代,燥的病因理论,伴随温病学派的崛起得以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以温燥、凉燥为纲领的外燥辨治理论。立足脏腑对燥的病机探讨日趋完善、深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内燥脏腑辨治理论。经历了清代之后,中医学燥的理论之外燥、内燥两大理论框架比较明确,理论内容也日渐完善。2中医学“燥”的基础理论基于对“燥”的学术源流的深入梳理,认为中医学“燥”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外燥与内燥两部分内容。2.1外燥理论外燥是一种病因概念,是指自然界燥气的变化超过人体适应能力所致的,以耗伤津液、滞涩气机、克肝伤肺为主要致病特点的一种致病因素。外燥理论则是研究这种致病因素的产生、性质、致病特点、传变规律、所导致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则治法的理论。燥邪的产生有以下三个条件:一是燥气与其相应的季节变化没有同时更迭;二是燥气发生过于强烈或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机体的适应能力;三是尽管燥气的变化正常,但是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燥邪的产生与年份、季节、地域有密切的关系。燥邪的性质燥邪的性质取决于燥气,燥气在五行属性为金,如果在五行胜复变化中是作为“克”的一方时,以金行的特点为主,称为燥之胜气、燥之本气,“其性为凉”;当作为被克的一方时,它会与火气交争,称为燥之复气,有温热之性。燥邪的致病特点有以下四点:燥性干涸,易伤津液;燥邪上受,首伤肺金;燥性肃杀,克伐肝气;燥性坚敛,滞涩气机。燥邪传变规律燥邪自口鼻而入,先侵入上焦、波及气分,然后逐渐走入中焦、由气及血,最后深入下焦、累及血分。燥邪致病的治疗总的原则就是要秉承“燥淫所胜,平以苦温”和“燥者润之”两大原则,以燥之“胜气之邪”和“复气之邪”为纲,分别以温润和凉润为法度。具体还要按照上、中、下三焦的传变次序,明辨在表在里、在气在血的不同阶段,针对具体的证候随证治之。2.2内燥理论内燥是一种病机概念,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类似于燥邪伤津耗液致病特点的一种病机变化。内燥理论是研究这种病机的产生、演变、导致的证候表现及其治疗的理论。内燥成因内燥病机形成的关键是阴津的亏损不足,造成阴津亏损不足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疾病过程中各种原因所致的阴津异常地、过量地损耗,使得阴津绝对不足;另一类是疾病过程中因脏腑功能虚损,体内有病理产物积聚,使得水液的输布出现障碍,造成阴津相对不足。内燥形成后的病机演变主要有血燥生风、血燥致瘀、燥从火化、燥极化湿等。内燥证的临床表现分为内燥本证和变证两大类。内燥本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内燥本体证候,按照形成的原因不同分为津伤内燥证和津郁内燥证。津伤内燥证按累及脏腑不同,表现各异。津郁内燥证依寒闭、阳虚、湿郁、瘀阻等病机不同表现不同。内燥变证是内燥病机进一步演变形成的证候,主要有血燥生风证、血燥成瘀证、燥极化湿证等。内燥证的治则治法治则依据“燥者濡之”、“燥者润之”原则。治法分为内燥本证的治法、内燥变证的治法两类。前者又包括滋阴润燥法、流湿润燥法、化瘀润燥法等三类具体治法。后者依据变证的具体病机,随证治之。内燥与外燥的区别和联系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概念属性不同:外燥是一种病因概念,内燥是一种病机概念。(2)证候性质不同:外燥所形成的证候属于外感疾病范畴,内燥所致的病证主要属于内伤疾病的范畴。(3)临床表现不同:二者都有对方所不具备的临床表现,彼此不能完全包容。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临床表现上相互关联。中医学“燥”的理论在形成之初,是基于取象比类的思维,结合五运六气理论建立起燥的病因理论及相关治则治法理论(后世称外燥理论)。其后,这一理论又一次被取象比类,应用到内伤疾病中出现类似燥邪某些致病特点的病症诊治中,也就产生了燥的病机理论及相关治则治法理论(后世称内燥理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后世医家认识“燥”的思维与《黄帝内经》有所差异,对燥邪的致病特点的认识不够全面,造成燥的病因概念内涵变小。笔者的研究工作,正是将后世医家外燥理论研究成果有机地统一到《黄帝内经》确立的外燥理论框架中来,并系统归纳、总结内燥理论,从而建立前后统一、内容完整的中医学“燥”的理论框架,并深刻阐述其理论内涵,为当代与“燥”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较详细地讨论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基尔霍夫衍射公式,指出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不足之处,并由基尔霍夫衍射公式推导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适应条件。
肖邦是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作曲家、演奏家。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创作出的钢琴作品体裁丰富,数量众多,令世人惊叹。他的创作成果主要集中在钢琴上。肖邦的钢琴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X线平片、CT及MRI检查。计算并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各种类型颈椎病诊断的准确率及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国内部分企业集团均存在资金管理体制分散
"赵体"书法流传深远,对后世影响很大,赵孟頫上承晋唐、下启明清,把书法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为我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由于他本是宋朝皇室后裔,却出仕元朝,在气节
刘老板瞄准小学生消费群体,在学校众多的东山路口开设精品文具店,走与“加盟店”产品有所区别的差异化道路,利用商会力量扩大进货渠道,收入颇丰。谁说传统行业就不赚 Liu b
期刊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道路上的瓶颈之一。关于钓鱼岛问题,两国建交时曾经达成"搁置争议"的共识,日本背信弃义,不仅实际控制钓鱼岛,而且多次组织所谓‘考察’活动,建立灯
俳谐文学,是具有诙谐、幽默、讥刺、讽谕甚至调笑性质的文学。刘勰《文心雕龙·谐隐》将它归入"谐隐类",作为一种文学加以考察。在继承先秦以来幽默文学的讽刺黑暗现实优良传
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概述了超声冲击处理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超声冲击处理可以降低焊趾部位的应力集中,降低或消除残余拉伸应力,甚至在焊缝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