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n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现实人际信任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几百名青少年学生的调查,对当前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内容涉及青少年网络信任的特点,影响信任的因素,网络信任的各种正负后果,网络人际信任的机制等。本研究认为: 其一,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总体上呈现出一种理性的信任结构,即青少年的网络信任更倾向于“因事而异”,而不是象他们在现实中一样“因人而异”。但是在网络中,关系仍然会影响青少年的网络信任,只是起作用的是包含在关系中的情感心理因素。 其二,研究发现,青少年在网络中的必要信任与越轨权宜行为负相关,即较高的必要信任者通常较少有权宜越轨行为。过度信任与受害现象正相关,即越轻信他人越易在网络交往中被他人欺骗利用。过度信任、必要信任都与网络受益现象正相关,即较高的信任,不管是否理性、适度,都会使上网者获益。 其三,在各种网络因素中,网龄与每周上网时间对网络信任没有显著影响,网络中受害、受益的经历都能够对网络信任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各种现实因素中,个体的年龄、性别、现实的人际交往意愿都能够对网络信任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现实的人际信任取向对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最大。综合网络与现实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认为,青少年的网络信任更受现实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化经历,决定了青少年在网络中的信任行为。 其四,在网络中,各种网络法规、公德、社区规范、关系网络等等约束性的信任机制难以发挥必要的风险规避作用。上网者的人性观、情感友谊、个人理性等等非约束性的机制是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的主要机制。 总之,网络与现实、理性与情感的矛盾统一,影响并造成了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以上特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合作模式切入到对W老年协会这一社区类民间组织与各方合作并利用各方资源的过程研究中,以合作模式下W老年协会与各方合作的确立、开展和维系的过程为研究主线,试图分析这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已经成为评估一所大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某校图书馆1959年随学院创建而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西部中医药文献
期刊
种子质量认证是迄今为止国际种子贸易中被认可的种子质量控制和营销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种子产业所推行的最成功的质量控制制度.因此,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对于种子企业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镇挖口村的农村受众的调查和访谈,研究了农村广告传播的现状,包括大众传媒在当地农村的覆盖现状、农村广告
期刊
村庄治理总是在特定的治理环境下运作的,不同的治理环境势必导致村庄治理的差异化。村庄治理的制度一致性被治理的现实多样性所取代。村庄治理环境由众多因素有机构成,村庄规模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以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市随迁老人离开家乡后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养老需求问题日渐显现,表现为公共养老资源的供给有限性和制度间隔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