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的行动研究 ——以泰国帕纳彼缇雅墈学校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ugool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多为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以考试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容易造成唯分数论,导致师生都忽视教学过程,无法深入地分析学习成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改进。而形成性评价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学习心理作为理论支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能够有效改善终结性评价带来的不足。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探究形成性评价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笔者在泰国帕纳彼缇雅墈学校汉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分析形成性评价对提升学生汉语水平和改善学习态度的作用,以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的作用。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对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创新之处进行了解释说明;第二章具体介绍了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实施原则和评价类型;第三章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案。笔者对泰国帕纳彼缇雅墈学校的汉语教学和评价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校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本研究的具体步骤;第四章详细阐述了实施行动研究的过程,本研究通过测试、课堂行为观察、座谈、自评和互评等方法收集形成性评价数据,在反思和总结中调整教学策略。最后,通过对研究前后数据对比分析,分析研究结论。第五章是总结部分。通过本次行动研究,笔者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汉语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师专业发展也有一定积极作用,而在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要重视评价反馈、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等重要问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行动研究方式对形成性评价进行研究。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观察、计划、实施、反思和改进,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究形成性评价,将本研究立足于实践教学,致力于研究这种评价方式在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政策为中国典籍英译提供了契机,而记载着诸多科技成就和经验的中国科技典籍不失为颇具价值的选题之一。本文以任以都和孙守全夫妇翻译的具有良好译介效果的科技典籍《天工开物》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该译本中的显化现象为切入点,语言哲学家John Perry教授提出的“未明说成分理论”(Theory of Unarticulated Constituents)为理论框架,重点
本文以朱世瑞的《水想Ⅱ》和郭文景的《竹枝词》两部作品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借鉴前人优秀创作经验,将这种结构性变速原则运用到笔者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湘江晓望》中,同时剖析自己的创作心得。文章分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结构性变速原则进行了简要概述。本论有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结构性变速原则的概念以及阐述了跟西方程式化的曲式结构原则之异同;第二、三章节详细的论述结构性变速原则在中国当代民族
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率先引进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强制医疗司法审查制度。作为新兴的一个刑事诉讼程序,该程序具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改进。由于立法认识的不同,该程序强调防守社会,而忽略对社会的回归价值。程序的诉讼化理念尚未贯穿于程序的始终,因此,该程序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这一问题在解除强制医疗程序中尤为突出。解除强制医疗程序采用完全的行政决定的模式,精神病人几乎没有任何程序性权利,甚至没有实质性的监督机制和救济
随着我国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的推进,中国文学外译研究的发展逐步受到重视,这有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增强国家软实力。本文选取郑世平所著《1980年代的爱情》英译文本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依据,分析该文学文本中的人际功能,旨在准确挖掘原作中的人际意义,使其能够在译文中体现出来,以揭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意义。文学翻译中的人际意义体现在对话及作者对人物、场景和人物心理等
本文将中国近代法律史中典权的诞生历程视为一种话语的构建历程理解。它乃由近代中国特定的内外压力所催生,与更早前的历史进程干系不大。其中所构建的话语在开始之前便已深陷当时最主流、最强势的线性进步观念之中,有应激性、形式化等特点,并且其叙事明确自晚清始。在清末变法运动中,关于变法运动宗旨问题的争论确立了一种兼顾中西新旧、追求至善、极具包容力的近代化叙事框架,此后典权话语构建进程再未超出其外;但《大清民律
报告文学特写类文本从事物侧面进行集中刻画,在硬新闻的体裁特点基础上,更增添了灵活多样的写作手法,更具文学性和可读性,同时态度语料资源丰富,为人们深入了解西方社会生态提供了途径。语域理论作为研究语境的重要理论,对具备鲜明功能特点的文本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因为情境特征影响语言的使用。近年来,有关语域理论与翻译的研究一般从三大变量入手,从语场、语旨、语式方面着手分析新闻、法律、文学、经贸类等不同文本,
隆回花瑶山歌——八大调是深受花瑶地区瑶、汉人民喜爱的一种地方民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呜哇调,又名”呜哇山歌”,笔者从借鉴花瑶“呜哇山歌”高腔技巧入手,经过不断地训练慢慢的解决了笔者歌唱中真假声脱节、高位置不明确的问题,为笔者演唱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础。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论。第一章主要是对隆回县花瑶与“呜哇山歌”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呜哇山歌”的历史源流、生长环境以及其深深扎根在花瑶地区的
产品建构设计的符号学路径(SAPAD)框架理论是从符号学的角度将产品的结构、功能、材料等与产品和用户交互过程中出现的意义建立联系,重塑产品架构的设计方法,从行为、对象、意义三个维度分析进行产品构建,通过分析行为—意义—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建构策略,实现设计创新。本课题基于对SAPAD理论框架的学习与理解,对青年社区内青年人的厨房使用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完成适用于青年社区的公共
电影文学剧本《大漠谣》讲述了道士黄玄录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的人生经历。在清末时,刚入道的黄玄录无意间发现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传奇的际遇。与女主人公叶云蕾相识、相恋、离别、重逢的爱情人生,与斯坦因、橘瑞超、刘大千等反面角色的斗智斗勇。最终敦煌文物得到保护,而他也终于修成正果。女主人公叶云蕾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黄玄录取得了最终的圆满。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通过黄玄录与叶云蕾串联
近年来,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潮。据国家汉办统计,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者人数急速增加,目前已超过1亿人次。随着国际汉语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汉语教材也受到了更为广泛地关注。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汉语教学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其汉语学习者人数位居国外学习者人数榜首。同时,日本也出版了大量的汉语教材。随着两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和两国关系的持续改善,对汉语人才需求的“量”及“质”亦在不断提高。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