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塞行旅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边塞地区行游的诗歌。这种诗歌,唐以前不是很多见,唐代则比较多见。中晚唐时期,这类诗歌形成了创作热潮,不少文人都有创作,背景各异,写法各别,数量较大,地域较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文学研究意义,具有研究的必要。本文采用文史结合、纵横比较等研究方法探讨这一问题,着重从其发展渊源、诗歌简况、思想艺术特色、历史文化意义等几大方面对中晚唐的边塞行旅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边塞行旅诗发端于先秦,经过汉魏六朝以及隋与初盛唐的发展,到了中晚唐,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而且具有特色了。中晚唐边塞行旅诗与其它边塞诗有共同的地方,但在内容、主题、情调、写法、意境、意象等诸多方面,又不同于一般的边塞诗。中晚唐时期,西北本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地带,西北边塞一带又是国家军事边防重镇,这一地区的交通十分发达便利,这些方面都是中晚唐边塞行旅诗兴起的重要背景。这段时期产生了大量的边塞行旅诗,不管是参与创作的诗人还是诗歌数量的总数都是空前的,本文对其发展简况进行了概述,认为它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大方面构成了自身特色,展示出中晚唐边塞行旅诗的独特魅力。在题材方面,这类诗歌具有多样性,主要有羁旅行役、身世感怀、赠友送别、从军征战、边防战争等种类。其主题思想多为描写旅途的困苦艰辛、抒发旅人的思乡之情、表达酬恩报国的思想等,内涵比较丰富。这类诗歌在体裁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意象的熔铸等方面的特点,又共同形成了中晚唐边塞行旅诗在写作上的特色。在中晚唐时期,咸通十哲是一个比较引人注意的诗人群体,他们在边塞行旅诗的创作方面也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萧关是中晚唐时期十分重要的西北关隘,在许多边塞行旅诗中都有出现过,因此它在诗歌内涵上也是很有代表性的。通过这些例子,可以认识到中晚唐边塞行旅诗的文学地位和历史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