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研究范式转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echoof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从现阶段我国教学论内部出现了危机,理论与实践处在“两张皮”的无奈状态,教学研究范式处在转型期待的这种“实然之惑”出发,认识到这种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论长期以来研究对象的偏移:作为偏重于研究教学理论的传统教学论成为学术的主流,研究课堂教学生活的现代教学论之源遭到轻视和冷遇,所以,要解决教学论危机的突破口在于研究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历史地考察,每一次教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或转型都伴随着对教学实践的诉求。影响教学研究范式的因素很多,如教学论自身逻辑的发展,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不断成熟和完善等,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学实践活动发展的需要,这是教学研究范式最根本的生长点和动力。传统的教学研究旨在描述教学事实,考察教学现象发生的原因与条件,从而揭示其中规律性的联系,即回答“教学是什么”的问题。研究重心从纵向看,是放在了对历史上教学思想与理论的研究上,从横向看,是放在了对国外教学理论与思想的译介上,更多的是在书斋文献中玩味“经院哲学”式的游戏。现代教学论明确提出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教学现象及其规律,研究范式必然向课堂转型,向实践研究转型。置身于课堂,置身于有效教学,定然是教学研究的本源所在。我们看到,大凡较有影响的教育理论或研究成果均来自教学实践的研究,来自于课堂的研究。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目标进行理论”等等,都是经过艰苦的实践探索而形成的理论。随着学科教学的发展和对学生发展的不同理解,旧有的教学理论不能解释或指导实践的时候,就呼唤着新的教学理论的诞生,新的教学理论的产生有时就需要新的视角、新的方法,于是新的教学研究范式就会出现。教学研究是解释指导实践问题的,必须面向现实的实际教学,根植于教学实践活动,才能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寻找理论的生长点,形成适应实践发展的研究范式。所以,以有效教学这一当前教学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来研究教学研究范式转型是时代所需,是教学研究的“真问题”。自教学活动的诞生起,有效教学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永远追求的理想,从它呈现给我们的历史轨迹看,它是解决“实然之惑”的“应然之求”,也是当下教学研究的生长点和动力。传统教学中出现的“无效”与“低效”现象,呼唤着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施,倡导课堂有效教学,这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行动策略等等。课堂有效教学来自于实践,将研究的起点放在此,如教师行为、研究话语、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设计教学?策略是什么?怎么评价等等问题的“有效”研究?必将引起教学范式的转型。本研究把“基于有效教学”作为研究起点的输入口,把教学研究范式转型作为研究的输出口,其价值就在于此,这也是解决教学研究“实然之惑”的“必然之解”。本研究通过梳理有效教学与教学研究范式的内涵、特征、结构等,厘清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其主旨是要寻找教学研究范式实现转型的必备要素,即转什么的问题?同时逻辑地推理出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路径,即怎么转的问题。以不同维度分析传统的几种教学研究范式各自发展转型的背景及优缺点,厘清了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过程,从而在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教学研究范式发展的趋势加以预测,分析范式一次次转型的原因,必将对有效教师行为的研究,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有效进行评价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必然导致新的教学论的产生。相信以有效教学为研究出发点的新的教学研究范式会为教学论理论研究起到创生作用。基于此,本文的具体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研究问题。通过对教学论内部出现危机的现状分析,寻找到研究问题的缘起,采取文献研究法,对有效教学与教学研究范式的现状研究,提出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明确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提出创新设想。第二,研究过程。通过对概念的界定,明确范式、教学研究范式、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等核心概念,并对影响有效教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梳理,理清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采取理论研究法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与结构指标进行分析,为教学研究范式转向课堂有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课堂有效教学的结构指标要素,理性分析传统教学行为、传统教学设计、传统教学目的、传统教学教学媒体、传统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与“学”、传统教学评价等对转型的不同诉求,逻辑地推理出课堂有效教学对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诉求。运用比较研究法,从方法论的角度梳理课堂有效教学与教学研究范式的关系,指出教学研究范式为课堂有效教学提供方法论指导,而课堂有效教学更是当下教学研究范式的生长点和动力;以西方为例,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勾勒出教学研究范式转型的轨迹,为寻找教学研究范式的特征及结构提供参考;以引证分析法和理论研究法,通过范式的内涵,分析教学研究范式的特征,理论推出它的结构指标,揭示它的功能所在,为教学研究范式转什么,怎么转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共同体必备的科学素养、话语体系的重构、研究方法向科学方法的转向、思维方式的生成性、学科中心的“逻辑路径”向“问题解决”转型等要素的分析,提出这是教学研究范式转型实现的必备要素,回答了教学研究范式转什么的问题。第三,研究结果,运用文献法、理论研究法、引证分析等方法,通过教学研究范式的结构指标及库恩范式“革命”的步骤,在初步确认范式后,厘清研究者信念转型的转型路径——研究重心转移的转型路径——问题域转换的转型路径——话语体系重构的转型路径——方法转向的转型路径,然后形成新范式,完成新知识体系创新。回答了教学研究范式怎么转的问题。对不同维度下教学研究范式进行分类分析其优缺点,寻找到教学研究范式的一次次转型的过程;从教学研究范式的方法论维度、问题解决维度、多视角维度对教学研究范式的未来趋势加以分析与预测。理论推出教学研究范式转型将是未来的必然结果。
其他文献
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是人类和一切生命的摇篮,它蕴藏着无穷的生物、矿产资源,与世界各国特别是沿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的形势下,
目的:研究探讨脾与残肝体积比在肝切除手术后的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应用肝脏三维重建软件IQQA-Liver(美国EDDA公司)和水侵法测量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残肝体积、脾脏体积
目的通过对拇掌骨相关内在肌起止点的解剖及对拇掌骨延长病例总结分析,探讨拇掌骨延长时虎口挛缩畸形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取成年手部标本10例,经-81℃低温冷藏保存,
目的: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缺血性肠坏死属于罕见并发症,其发病率虽低,但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棘手,该并发症病死率非常高。本文通过病例报告旨在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手术(肝叶或肝段切除术)
Cp G ODN可增强疫苗特异性免疫反应,但是它在动物体内易降解和吞噬率低的特性降低其作为免疫佐剂的效果。本研究尝试用葡聚糖-精胺(DSP)包裹Cp G ODN,保护其免受核酸酶降解,
<正>引言在项目的传统运维管理中,因各类型信息分散和各阶段数据脱节,记录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而造成在运营管理上的被动,经常出现故障影响面大、维修周期长,或费用支出超预算
目的:探讨经颈前外侧入路行颈椎间盘穿刺,根据造影剂分布调整针尖位置,靶位注射高浓度低容量胶原酶注射液的方法用于治疗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
目的研究Jab1在坐骨神经夹伤后的蛋白表达变化及与细胞定位情况,探讨Jab1与神经夹伤后施万细胞增殖的关系,初步分析其在坐骨神经夹伤和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Jab1与p2
通过对20个黑麦草品种自然发病调查,采用病级分类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对锈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10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50%和25%;对镰孢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