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蒋静忠2018年在《现代汉语表主观量副词研究》一书中提出了量的语义描写公式:{量类+量维+量值},其中量类表示计量的对象,量维表示计量的维度,量值表示计量的结果。由于此公式目前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运用,所以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公式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怎样去改善出现的问题,还都是未知数;与此同时,前人关于现代汉语歧义结构分化的研究成果中,分化歧义的方法虽然不少,但是很多都不好掌握,而且有一些歧义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静忠2018年在《现代汉语表主观量副词研究》一书中提出了量的语义描写公式:{量类+量维+量值},其中量类表示计量的对象,量维表示计量的维度,量值表示计量的结果。由于此公式目前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运用,所以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公式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怎样去改善出现的问题,还都是未知数;与此同时,前人关于现代汉语歧义结构分化的研究成果中,分化歧义的方法虽然不少,但是很多都不好掌握,而且有一些歧义结构并不适合运用传统分析方法进行分化。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本文以量的语义描写公式{量类+量维+量值}为理论基础创造出了新的歧义分化方法:“量类量维量值分析法”,并运用“量类量维量值分析法”和传统分析方法对现代汉语歧义结构进行了对比分化研究。本文可分为如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并为关于量范畴理论和现代汉语歧义结构的前人文献做了综述。第二部分为正文,包含第二章到第八章的内容。量与歧义直接相关的歧义结构是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依据量性歧义源的不同将其分为“量类不同的歧义结构类型”“量值不同的歧义结构类型”“量类量维不同的歧义结构类型”“量类量值不同的歧义结构类型”“量维量值不同的歧义结构类型”和“量类量维量值不同的歧义结构类型”六个大类,并将这六个大类归到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予以讨论;每个大类内部,本文依据传统歧义源的不同将歧义结构分为若干小类,每小类中取一例进行对比分化研究。第八章总结出“量类量维量值分析法”在“简便性”“可证伪性”和“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在“可操作性”和“精确性”方面存在不足,提出“量类量维量值分析法”的完善方向在于完善量范畴系统,并将量类系统分类为“事物的量”“事件的量”和“状态的量”,将量维系统分类为“计数的量”“关系的量”“级次的量”和“工具的量”,将量值系统分类为“计数量值”“关系量值”“级次量值”和“工具量值”,以期对量范畴系统有所完善;最后,从“传统歧义源”和“量性歧义源”两个角度为“量类量维量值分析法”对与量有关的歧义结构的适用性进行了列表统计和说明。第三部分为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反思了本文的不足。
其他文献
清代學者郝懿行的《爾雅義疏》是《爾雅》研究集大成的一部著作,民國時期,黃侃曾對其進行過全面、細緻、嚴格而審慎的批改。其批校本現已影印成《手批〈爾雅義疏〉》一書,成爲黃侃研究《爾雅》的重要文獻成果。本文以《黃侃手批〈爾雅義疏〉》中刪改郝疏的內容爲研究材料,以《釋詁》篇爲主要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全面的整理分類、總結歸納,具體分析黃侃刪改郝疏的類型和方法依據。本文認爲黃侃之所以會對《爾雅義疏》進行大體量的
人物称谓类反语是表示人物指称的反语现象,在日常交际中使用得比较广泛,目前对这类反语的研究较多停留在语用功能分析阶段,在研究深度广度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文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并结合标记理论、认知参照点理论对人物称谓类反语的使用情况,认知加工特点及规约化情况等展开研究。本文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从
对话语标记的研究源于国外,并逐渐在国内发展起来,研究成果颇丰,但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对其相关内容进行研究还存在较大不足。因词本身特点多样,在进行机器识别和词性标注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本文在此种情况下,对现代汉语中“我说”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主谓结构“我说”的各个用法进行界定、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规则的提取,最后对相关语料进行验证。本文主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的统计方
汉语自动分词和词性标注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和关键,兼类词的识别对汉语的词性标注来说一直是一大难题,从较为常见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就是”一词来看,通过对现行分词标注系统的测试发现,其属性识别情况并不理想,词性标注的准确率还有待提高。本文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整合成一套可行性和准确率都较高的词性标注规则。首先,在观察训练语料之前对“就是”的五种属性进行明确的定义和分类,本文从人工判别五种属性的依据角度出发
東魏石刻是研究東魏時期政治、歷史、語言、文化、藝術等方面的重要材料。以前的研究主要偏重歷史方面,而語言文字學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本文以東魏石刻爲研究材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東魏石刻的詞語與用典做進一步的考釋與研究。結構上,本文分爲四個部分。第一章“緒論”,對本文的研究對象、研究背景及現狀、研究思路與方法進行説明。第二章“東魏石刻疑難詞語考釋”,包括一般詞語和典故詞語兩個方面。第三章“東魏
西周康王時期的銅器是研究西周金文以及西周早期歷史的重要材料。目前,有很多關於康世銅器在文字考釋、青銅器著錄等多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這些成果比較分散,有必要做一個系統的整理。本文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寫的《集成》以及吳鎮烽的《銘圖》、《銘圖續》爲參考,同時結合其他專著、期刊等,收集康王時期銅器41件,在廣泛參考學界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對銘文字詞的相關考釋進行梳理。論文分緒論、主體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语中的名词性词语。文章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围绕论题梳理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第二部分,对本文研究所建设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语语料库”作必要的说明,内容主要包括语料库的建设步骤和词表获取方法,以此为基础,重点是从释义语总词表中提取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名词性词语,从词种的数量和词频表现
宜阳话归属于中原官话洛嵩片。以往对于宜阳话的研究,一般以传统的口耳听记为主。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宜阳话正在发生合并的阳平与上声进行描写分析,梳理其合流的动态过程,并结合宜阳话单字调阳平和上声的声学特征,进一步探究其合流成因。前人记录的宜阳话音系中,阳平和上声为两个独立的调类,调型一般为降调或平调。本文调查发现,宜阳话有的阳平字和同声韵的上声字的调值十分接近,甚至部分阳平与上
清代學者王先謙主持編撰的《釋名疏證補》是《釋名》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以畢沅《釋名疏證》爲基礎,1録了王先謙、葉德炯、王啟原等十餘位學者校勘、疏解的内容,是當代學者研究《釋名》時無法繞過的一部集解性著作。《釋名疏證補》成書百餘年來,學者們對它的評價也經歷了一個過程,清末至民國時期,多數學者如葉德輝、楊均、丁山等,基本對其持否定態度,但當今學界對《釋名疏證補》的評價大都是肯定的,甚至認爲它是“《
西魏北周石刻是研究這兩個時期歷史、語言、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的重要材料。前人對西魏北周石刻已經做了較多的整理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前人的研究多偏重歷史研究方面,而對於語言學方面的研究還較爲薄弱。本文以西魏北周石刻爲研究對象,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擬對西魏北周石刻中的詞語與用典進行一番研究。結構上,本文分爲四個部分,第一章“緒論”,對本文的研究對象、詞的判定、前人相關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