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教育和医疗投入的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zh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相比西方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80%的贡献率,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50%的贡献率有很大差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皆在扩大内需以振兴国民经济。现实情况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农村的教育、医疗等方面公共支出不足,不仅压制了农民自身能力的释放,降低了农民的消费意愿,而且进一步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公共投入,教育和医疗的公共投入是否有助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教育和医疗的公共投入分别对农村居民的哪一类消费支出贡献最大,有待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着手开展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的,并将全文分为八章。  基于我国内需不足,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的背景,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第二章阐述了经典的、现代的消费理论并且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研究状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及公共支出的消费效应进行了文献综述。  基于农户理性人的假说,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农户跨期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基于预防性储蓄和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政府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形成本文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分析了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的不足,为本文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基于教育和医疗公共支出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假说,第五章利用2003-2010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并估计了三大区域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从模型估计的结果来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增加对农民消费倾向均无显著影响。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长期存在不足,虽然实现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并没有起到降低预防性储蓄的作用,农民家庭教育负担依然很重,未来不仅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而且在投入方向和效率上也要做深一步的研究。公共医疗支出比例对三个区域的消费倾向作用方向不同。首先,公共医疗支出对东部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既有替代效应,也有互补(收入)效应,互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农民消费倾向总体上升,公共医疗支出起到降低东部农民预防性储蓄的作用。其次,中部地区公共医疗支出的增加,对农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公共医疗支出比例增加使中部地区农民增加了储蓄倾向。与以往学者研究结论不同:尽管民生性公共支出(如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养老保险支出等)理论上有利于降低预防性储蓄,增加居民消费倾向。但是现实中,由于医疗费用投入方向、投入效率的不同,不仅不能降低预防性储蓄,还会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再次,公共医疗支出比例的增加对西部地区农民预防性储蓄的下降无显著影响。当前在西部农村地区,原有的医疗条件差,相关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医疗公共品投入的增加,没有起到降低西部地区农民预防性储蓄的作用。此外,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行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降低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这也间接证明了公共支出辅以配套措施的重要性。  基于教育和医疗公共品供给提升人力资本的视角,第六章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维度展开实证,探讨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性人力资本与健康资本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各不相同,而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业税的减免、老人抚养比例等控制变量显著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首先,农村居民教育性人力资本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但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作用不明显。具体表现为:西部地区各省农村劳动力平均教育性人力资本每提升1%,当地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将会增加0.173%,西部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经济基础弱,而农村劳动力平均教育性人力资本的提升,促进了当地农民外出就业的能力,有利于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倾向的增加。其次,农村居民健康资本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但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明显。医疗公共支出投入到乡镇医院比直接投入到村卫生所更能有效地促进当地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各省每万人乡村人口所拥有的乡镇卫生人员数量每增加1%,当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将会增加0.058%。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里可以解释为:我国各地区农村医疗基础普遍条件差、投入资金少、投入效率低,尤其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根据陈东和王小霞(2010)的分析,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效率还受到投入规模“门槛效应”的影响,因此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各省每千农业人口拥有的村卫生室人数的系数为负,但尚未通过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检验。村级卫生室是农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常见伤、病的诊治以及儿童预防保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因为政府投入很少,导致村级卫生机构医疗硬件、软件设施滞后,限制了其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满足。  为了更加深入细致考察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各大类的影响程度,第七章采用QUAIDS模型求解2003-2010年27个省自治区农村居民各项生活消费品的边际预算份额,然后建立面板结构模型分析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收入和支出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是对食品、衣着和文教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降低,对居住、家庭设备、交通和通讯、医疗和保健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文教娱乐消费需求不断降低主要原因是目前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以增加劳动时间来实现的,牺牲了闲暇时间,降低了文教娱乐需求。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增加引起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增加,并挤占了其他生活开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医疗公共投入比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程度还很小,由此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医疗公共投入长期不足,使得农村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的负担加重,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从教育性人力资本看,教育水平的提升促使农民增加了医疗保健等享受型消费,减少了基本生存型消费(食品和衣着),有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而由医疗投入引起的健康资本(各省村卫生人员比例和乡镇卫生人员比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程度还很小。地区经济越发达,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作用会越明显。实证结果也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作用要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此外,老人抚养比的增加促进了家庭设备及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份额,这也反映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支出负担,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优化消费结构。  根据前文的分析,第八章从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减轻农村家庭教育支出负担;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农民消费能力;逐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减轻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加强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农民健康资本;改革和完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体系,刺激“银发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加快完善农村地区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促进农民消费增长的可操作性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作为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狮子王》自面世以来赢得了数百万观众的喜爱.《狮子王》对《哈姆雷特》的成功改编在保留了原著中充满哲思的基调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原著的主题
“办职业学校没有政府的支持做不大,没有市场机制做不活。我们对职业教育对应的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学校想要实现快速发展就要紧贴国家政策,深化校企合作。”在谈及河南省信阳航空服务学校如何实现快速发展时,刘品生校长如是说。  今年已是刘品生来到平桥的第6个年头,他回忆,2009年来信阳考察时这里还是一片村庄。2010年,在平桥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由北京总部创办到信阳。6年来,学校与平桥区政府紧密结
欧元兑美元本栏上期曾提到,该货币组合在到达一个相对低点够很有可能发生反弹,而到目前该货币组合汇率已经自近期低点反弹了近900点从目前的形态来看,该汇率已经回到其主要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水利部党组决定,将1998年定为“理论学习年”,这是学习十五大、宣传十五大、贯彻十五大、落实十五大的具体行动,也是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素质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村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农村工业已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渠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建筑事业也得到不断进步,随之扩大的还有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测绘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地位较高的,因为其项目管理质量的高
纳撒尼尔·霍桑作为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红字》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红字》发表后的一百多年时间中,各个国家的学者对它从各个角度进行
随着行业发展的快速化、技术革新的复杂化、加工制造业的智能化,专业技术工人的劳动也从单一性的重复工作转向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职校学生能够独立安排工作计划并按计
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是强化党内监督,增强领导干部自律意识,促进党的团结和统一的重要环节。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大多数地方和单位民主生活会开得比较好,取得了一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