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是脊柱微创手术中一种内镜下的辅助技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术式,但该术式仍有较高的学习曲线。PELD的步骤可分为定位穿刺、扩张软组织、椎间孔成型、安放工作通道及内镜下摘除病变组织,因此穿刺及置管是PELD的第一步也是能否顺利手术的关键一步。穿刺置管是在透视下徒手进行,需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及手感,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医师将工作通道放置在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即靶向置管)常需反复进行穿刺,为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并发症及较长的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本研究意在穿刺尚不能达到完全满意的情况下利用设计的偏心导向组件将通道调整到目标靶点,通过临床应用探讨其对椎间孔镜手术靶向置管的应用效果。目的研制出符合现有椎间孔镜器械参数标准的偏心导向组件并能够具有偏心调整能力;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与传统器械手术方式对比,探讨偏心导向组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设备研制:测量TESSYS手术系统中的四级导杆(即导管Guiding rod or Guiding tube)参数,设计出可与环锯(Crown reamer)配合进行偏心调向的导杆。导杆使用CAD绘制后由山东威高骨科材料公司加工制作。临床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52名患者纳入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PELD手术,所有病例均为单一节段病变,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偏心导向组共25例患者,使用设计的偏心导向组件进行靶向置管,传统方法组共27例患者,使用传统TESSYS技术进行靶向穿刺置管,两组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穿刺次数、穿刺置管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两组临床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成功制作出一种偏心导向组件能够替换原有四级导杆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随访,两组患者穿刺次数、穿刺置管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导向组在各指标上优于传统方法组;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良MacNab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偏心导向组件能够在不额外增加手术辅助器械的基础上靶向置管顺利完成手术,具有和传统方式一样的临床疗效,同时减少了穿刺次数、射线暴露以及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相关并发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椎间孔镜靶向置管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