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介导的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性状及功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ongc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检测腺病毒对于树突状细胞的感染效率,建立AIRE-DC疫苗并鉴定其性状与生物学功能。方法:(1)取4~6周龄SD大鼠,提取大鼠骨髓细胞,经过红细胞裂解液去除红细胞,贴壁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获得较高纯度的成熟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r BM-DCs),期间每日观察树突状细胞(DC)形态变化;(2)构建重组AIRE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通过腺病毒感染DC进行特定基因修饰,通过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印迹法验证Ad对于悬浮生长的r BM-DCs以及贴壁生长的DC2.4细胞株的感染以及基因修饰效率,找出最合适的腺病毒感染复数;(3)提取鼠全细胞肝癌细胞株RH-35抗原,将AIRE基因修饰的DC负载肿瘤抗原,检测表面分子CD83、CD86、CD11c的m RNA表达水平,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80、和MHC-II的表达,研究AIRE基因对于树突状细胞性状以及生物学功能影响。结果:(1)骨髓细胞悬液经各类处理以及细胞因子诱导后可获得较高纯度的DC,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DC细胞逐渐增大,表现出明显的树枝样或者细足样分叉和突起,并从半贴壁生长逐渐转变为贴壁生长;(2)腺病毒对于DC2.4细胞株以及r BM-DCs均具有较高的感染效率,且均能成功对DC进行修饰,其中DC2.4的最适感染复数为50MOI,感染效率可达90%以上;r BM-DCs的最适感染复数为100MOI,感染效率为70%左右,更高的感染复数则会产生较大细胞毒性;(3)经AIRE基因修饰过的r BM-DCs经过肿瘤抗原负载的条件下表现出各类细胞表面分子的显著表达上升,CD80、CD83、CD11c与未处理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6和MHC-II类分子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转染空载体的r BM-DCs表面分子与为处理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DC2.4在感染前后表面分子表达均较低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腺病毒对于原代DC以及DC细胞株均具较高的感染效率,但对于细胞株的感染效率更高;2.腺病毒对r BM-DCs的最适感染复数较DC2.4高,悬浮细胞相对于贴壁细胞较难感染;3.AIRE可以增高负载抗原后的r BM-DCs表面分子CD80、CD83、CD86、CD11c和MHC-II类表达,其中CD86和MHC-II类分子表达显著增高。4.DC2.4细胞株缺乏DC细胞应该表达的各类表面分子,且肿瘤全细胞抗原刺激后表达亦没有显著变化,表明其经过正常细胞永生化处理,且长期传代后存在DC生物学功能的丧失。
其他文献
目的: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尽管属于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却很少出现在国外的文献上,而在国人眼睑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位居眼睑恶
木聚糖,是一种多聚的五碳糖,在自然界中是含量非常丰富的一种多糖。木聚糖是一种直链高聚物,单体为β-D-吡喃型木糖,单体之间由1-4糖苷键相连。如果要完全降解木聚糖,则需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AML病人治疗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者骨髓活检切片,定量分析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态学特性,并分析其与AM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初步探讨AML缓解期骨髓异常脂肪细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者通过学习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美国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汲取适合高职现状的部分,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在特长生中加以实
近年来,快速增长和胸肌增生型肉鸡品种的选育导致白纹肉与木质化鸡胸肉发生率不断升高,给肉鸡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白纹肉与木质化鸡胸肉的判定标准和品质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发展遭到了能源瓶颈问题,我国能源发展进人一个新的重要转折时期。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20年要实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场情况日益错综复杂,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因素增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日益受到政府、企业合作者和企业自身等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内部控制
临床观察,发现北方地区流行性感冒多具有表寒里热的特点,临床从表寒里热论治流行性感冒,疗效甚佳.
目的:GAS2(生长抑制特异性蛋白2)调控细胞周期、凋亡和Calpain(钙蛋白激酶)活性。GAS2-Calpain2轴在肿瘤细胞恶性转化中具有双重作用,但关于GAS2-Calpain2轴在白血病细胞中的
磷酸特地唑胺(Tedizolid phosphate)是第二代新型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由美国CUBIST生物制药公司研发。作为特地唑胺的前药,在口服或静脉注射后,磷酸特地唑胺能通过磷酸酯酶的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