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患者血清dyHDL及内皮因子的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患者dyHDL及内皮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前期制定纳排标准,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临床研究中心进行试验。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对收集到的血清进行检测,运用SPSS软件通过使用K-S法判断正态分布,对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dyHDL组分与内皮因子之间的关系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同时利用ROC曲线预测一氧化氮合酶各亚型、ET-1、PON1、ICAM-1、SAA/APOA-I、MPO/PON1、Apo B/Apo A-I比值的诊断意义。结果:1.本项研究共招募123人,健康组17人,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50人,冠心病血脂异常非脾虚痰浊证56人。其中对照组年龄为56.94±7.92岁(P<0.01)、收缩压为136.18±15.67 mm Hg(P<0.05)、血糖为5.95±0.64 mmol/L(P<0.01)、TG为1.11±0.31 mmol/L(P<0.01)、CHOL为4.32±0.74 mmol/L(P<0.01)、LDL-C为1.43±0.17 mmol/L(P<0.01)均低于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组,HDL-C为1.43±0.17 mmol/L(P<0.01)高于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组。冠心病血脂异常非脾虚痰浊证组年龄为55.54±13.58 mmol/L(P<0.05)、血糖为6.58±0.81 mmol/L(P<0.05)降低,TG为2.61±1.5 mmol/L(P<0.01)、HDL-C为1.62±0.32 mmol/L(P<0.01)高于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组。对照组Apo B为0.83±0.21 mmol/L(P<0.05)、Apo B/Apo A-I为0.61±0.18 mmol/L(P<0.01)降低,Apo A-I为1.38±0.11 mmol/L(P<0.01)高于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组。冠心病血脂异常非脾虚痰浊证组Apo A-I为1.43±0.25 mmol/L(P<0.01)、Apo B为1.15±0.21 mmol/L(P<0.01)高于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组。对照组PON1为664.7±110.17 u/L(P<0.05),SAA/Apo A-I为6.77±1.34(P<0.01)低于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组。对照组S1P为1639.71±172.86 nmol/L(P<0.01)、ICAM-1为304.23±57.51 ng/L(P<0.01)低于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组S1P为4472.67±498.92 nmol/L、ICAM-1为320.34±175.63 ng/L。冠心病血脂异常非脾虚痰浊证组S1P为3821.74±840.48nmol/L(P<0.01)、ICAM-1为866.09±298.06 ng/L(P<0.01)高于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组S1P为4472.67±498.92 nmol/L、ICAM-1为320.34±175.63 ng/L。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组ET-1为72.66±39.98 pg/m L,其含量高于对照组含量为50.61±23.79 pg/m L(P<0.05),其余内皮因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以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患者为状态变量,以作为S1P、ICAM-1检验变量分别绘制ROC曲线。S1P、ICAM-1诊断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的曲线下面积为:0.764、0.999,95%置信区间为0.670-0.858、0.997-1.000,P<0.0001,最佳临界值为3582.16、384.77,约登指数为0.533、0.967,敏感度为0.975、1,特异性为0.558、0.967。以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患者为状态变量,以Apo A-Ⅰ、Apo B、PON1、SAA/Apo A-Ⅰ、MPO/PON1、ET-1作为检验变量分别绘制ROC曲线。其中SAA/Apo A-Ⅰ、ET-1诊断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曲线面积分别为:0.824、0.691,95%置信区间分别为:0.695-0.953、0.490-0.891,P<0.01、P=0.064,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18、50.34,约登指数分别为0.542、0.388,敏感度分别为0.633、0.933,特异性分别为0.909、0.455。3.将dyHDL组分与内皮组因子两两相关,分析显示SAA/Apo A-Ⅰ与ICAM-1(P<0.01,r=0.13),S1P与i NOS具有相关性(P<0.05,r=1.53),呈正比。ICAM-1与S1P(P<0.01,r=1.44)、Apo A-Ⅰ(P<0.01,r=2.82)、HDL-C(P<0.01,r=0.14),S1P与ET-1(P<0.05,r=0.15)、i NOS(P<0.05,r=1.53),e NOS与HDL-C(P<0.05,r=0.41)具有相关性,呈反比,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冠心病血脂异常在脾虚痰浊证中血清S1P与ICAM-1密切相关,对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2.SAA/Apo A-Ⅰ与ICAM-1,S1P与i NOS具有相关性,呈正比。ICAM-1与S1P、Apo A-Ⅰ、HDL-C,S1P与ET-1、i NOS,e NOS与HDL-C具有相关性,呈反比。3.ET-1有预测冠心病血脂异常脾虚痰浊证的能力,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一氧化氮亚型释放不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与单纯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肾虚痰湿证患者的对照研究,观察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肥胖型PCOS肾虚痰湿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研究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符合纳排标准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痰湿证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应用口服中药补肾化痰方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法进行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Wanfang)等中文文献数据库中的应用中药复方有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归纳符合筛选条件的文献中涉及的中药复方所使用的单味药,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治疗该病的高频用药及用药规律
目的:通过对针刺联合弱视常规疗法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单纯使用弱视常规疗法的疗效差别及安全性做对比。为中西医协同优化治疗提供更全面临床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筛选60例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3-14周岁(包括两端)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矫正后遮盖法,辅以中频增视仪;试验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基础西药治疗联合百合固金汤合生脉散治慢阻肺稳定期肺肾气阴两虚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更多选择。方法:选2019.10-2020.10,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诊断为稳定期慢阻肺肺肾气阴两虚的患者。根据纳排标准,选出119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78例。对照组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百合固金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每次100ml,日3次,疗程都为12周。治疗前后对中医症
目的:探究治疗血脂异常处方中从脾胃论治的用药规律。材料与方法:在网络数据库中检索近30年从脾胃论治血脂异常的相关文献资料,提取符合要求的临床处方,建立数据库。借用中医辅助平台(V2.5)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算法分析。将得到的处方药物用药频次、关联药物组合、核心药对组合和新方药物组合。将结果整理分析。结果:得到处方122首,包含中药137味,累积使用频次1276次。药物使用频次排前10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对涉及针刺治疗颈椎病领域的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领域发展脉络,找出主要研究机构和热点人物,并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为科研人员选题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针对其研究热点,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近十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重庆维
目的:通过与现代医学治疗脾虚水停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健脾利水方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不良反应,从而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通过收集并整理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0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的98例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虚水停型。选择的患者均为低盐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
目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总结黄芪桂枝五物化裁方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提供资料和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按照本研究的入选标准(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63例合格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4例),两组都进行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加服甲钻胺片(0.5
目的象思维即取象比类的思维,一直是中医学的灵魂,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几千年以来中医对于藏象、脉象、舌象、证象、治则治法、药象、药性等的认识均与象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尤其是对中药功效的理解和运用是古人对药物悉心体察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运用象思维加以处理之后总结出来的。故此本文目的在于还原古人的思维模式并结合中医临床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对芍药的运用,深刻探究芍药功效的本质。方法首先
目的:1.观察龟鹿二仙膏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2.观察龟鹿二仙膏干预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肾虚骨质疏松大鼠的潜在作用机制。3.观察龟鹿二仙膏是否通过TGF-β1及Smad2/3信号通路上调TGF-β1及Smad2/3mRNA蛋白表达水平干预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4.为丰富中医“肾主骨”理论提供实验依据,进而为临床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肾虚型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精准医疗提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