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蔗渣组成、结构及酶解产糖的影响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蔗渣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副产品,是含量丰富的有机物。其综合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将其转化为糖,进而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木质纤维的预处理是降低成本,增加纤维原料利用率的一个关键步骤。本论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蔗渣的应用情况,针对蔗渣中的各种成分,采用了酸法、碱法、机械活化和生物酶法四种方法对蔗渣进行预处理,比较了四种预处理方法对后续纤维素酶降解蔗渣产糖的影响。然后通过成分分析、FTIR、XRD、SEM对比了处理前后蔗渣组成、形态结构和结晶性能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这些变化对蔗渣酶解产糖的影响。   酸、碱、机械活化和生物酶法四种不同预处理方法中碱处理方法效果最好,在碱浓度1%,温度为100℃,液固比25,处理时间60 min,蔗渣酶解24 h产糖率为69.96%。通过对蔗渣的组成测定可以得出,酸处理主要是除去蔗渣中半纤维素,碱处理主要是除去蔗渣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碱处理对蔗渣酶解产糖的影响要比酸处理的影响更显著。蔗渣经过机械活化处理,结晶度从48%降低到35.25%,降低了12.75%;碱处理结晶度从48.00%降低到46.37%,降低了1.63%;酸处理,蔗渣结晶度从48.00%提高到48.50%,提高了0.50%。通过扫描电镜结果分析,蔗渣经过碱处理,表面出现凹坑、裂纹和小孔,这种变化比酸处理更明显。蔗渣经过机械活化后,蔗渣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颗粒变的更细,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酶解产糖率的提高。对超声波辅助碱法预处理进行条件优化,得到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碱浓度1%,液固比25,处理时间60 min,处理温度为80℃。在最优预处理条件下处理后进行酶解,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为6.0 FPU,酶解温度为50℃,酶解pH为4.8。由此可见,超声波辅助碱这种预处理方法被认为是改变蔗渣组成、结构,提高蔗渣酶解产糖率的很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2014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在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
期刊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空气颗粒物样品进行前处理,以铑(Rh)和铼(Re)为双内标,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滤膜样品中54种元素的方法.结果表明,各元素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以
  本文建立了金膜富集-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环境空气中微量气态汞含量进行测定的新方法,若以60L采样量换算,方法的检出限为0.83ng/m3,其相对标准偏差(RSD,n=6)RSD≤5%,线性范围
  本文建立了UPLC-MS/MS检测苦昧酸的方法.水样经过简单的0.2μm滤膜过滤之后即可进样,实际样品加标的方法回收率达到79%~106%.实验中采用醋酸-醋酸铵作为缓冲盐,一方面通过酸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了地表水中的汞等8种痕量金属元素.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标准样品测定值与参考值高度吻合.利用该方法测定成都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
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爆发的日趋频繁,花铃期短期渍水在长江流域棉区发生频率高,加上此时正是棉花对水分需求最为敏感的时期,从而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的形成。研究花铃期短期渍水影
  本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了大气降水中的钾、钠、钙、镁,并对方法的线性、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测试。实际样品的测定值与国标原子吸收
致病性分枝杆菌主要包括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牛分枝杆菌(M.bovis)、麻风分枝杆菌(M.leprae)。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它可侵犯人类全身各器
Vpr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编码的辅助蛋白。Vpr蛋白在病毒感染晚期表达,通过与Gag p6直接相互作用被包装到病毒颗粒中。Vpr在HIV-1复制及致病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
  噪声监督性监测作为各级环境监测站职责之一,是其经常遇到和进行的环境监测,但经检索,却未发现有针对噪声监督性监测进行专门论述方面的文献。作者就噪声监督性监测定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