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烘焙预处理对成型燃料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rystal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能源和化学品供应链由化石能源主导,化石能源的大规模的开采、利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科研队伍开始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生物质基材料的制备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被认为是石油基材料的理想替代品。利用生物质致密化成型技术制备成型燃料可以提高生物质秸秆的利用效率和能量强度利用潜力巨大。本文选用我国具有代表性棉花秸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烘焙预处理改变其特性。利用热重实验分析了棉秆烘焙前后燃烧特性的变化,同时对其粉碎能耗的降低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然后针对烘焙棉秆开展成型实验,考察不同成型条件对成型燃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其最佳的成型参数。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结果总结如下:(1)为了提高棉秆的热值及能量强度,同时改变棉秆的燃烧特性、降低粉碎能耗,开展了棉花秸秆的烘焙实验。采用不同的条件(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棉花秸秆进行烘焙处理,观察烘焙产物的热值、能量产率和质量产率的变化,对烘焙预处理进行优化后对烘焙前后的棉秆秸秆燃烧特性与官能团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同时对棉秆的粉碎过程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烘焙程度,可以将烘焙过程分为轻度烘焙、中度烘焙与重度烘焙。通过观察棉秆烘焙产物的热值、能量产率和质量产率的变化,发现烘焙温度的变化对烘焙产物特性的影响最大。烘焙产物的能量产率与质量产率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热值的变化则相反。(2)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棉秆的烘焙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棉花秸秆烘焙的最佳处理条件(反应温度为270℃,停留时间为40 min),此时可以获得的棉花秸秆烘焙产物热值为19.66MJ/kg,能量产率为72.65%,质量产率为61.60%。针对最佳条件处理下制备的烘焙棉秆进行了热重实验分析了其燃烧特性,并与棉秆原料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烘焙明显改善了棉秆的燃烧性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呈现了其官能团的变化。同时,棉秆的粉碎能耗评价显示,烘焙可以有效的提高棉秆的粉碎效率,烘焙棉秆的粉碎能耗与棉秆原样相比降低了66.6%。(3)基于棉花秸秆的烘焙实验结果,以烘焙棉秆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热压成型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成型压力、成型温度和原料含水率对烘焙后棉秆成型燃料品质特性(松弛密度、吸湿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并且在合适的压力范围内(3 kN~23kN),成型燃料的特性指标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大逐渐提升。而随着成型温度和原料含水率的增加,特性评价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分别在含水率为9%、成型温度为115℃时出现拐点。(4)开展烘焙棉秆热压成型的正交实验并对其成型过程进行优化。参考单因素成型实验的结果,选取合适的成型压力、原料含水率及成型温度进行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对成型过程中参数的交互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成型过程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在烘焙棉秆的热压成型过程中,成型压力的变化对成型燃料的特性影响最为明显,并且从对燃料性能影响的作用性来看,成型压力>原料含水率>成型温度。烘焙棉秆制备成型燃料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压力18kN、温度100℃和含水率9%,此时制得的烘焙棉秆成型燃料的松弛密度、抗压强度和抗渗水性分别达到1.220 kg/m3、8.17Mpa和8.45%,完全满足国家关于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行业标准,为棉花秸秆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及经验参考。
其他文献
小肠吸收是保持钙和磷平衡的关键步骤。家禽小肠钙和磷吸收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存在差异,并且受饲粮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维生素D调节家禽肠道钙和磷的吸收,是由其最终活性产物1,25-(OH)2-D3起作用。在肠道上皮细胞中,1,25-(OH)2-D3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调节钙和磷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从而促进家禽肠道钙和磷的吸收。肉鸡不同肠段、饲粮维生素D水平对肉鸡小肠钙和磷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
学位
本试验旨在探索适合饲喂断奶犊牛的粗饲料来源,为犊牛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试验首先测定了花生秧,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三种不同粗饲料常规营养价值,随后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比较了三种不同粗饲料来源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进一步通过犊牛饲养试验,研究了这三种不同粗饲料来源对断奶荷斯坦犊牛生长发育、血液生化指标、消化代谢、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犊牛饲养试验,采用单因素随
学位
学位
本研究以2-5岁西门塔尔种公牛为研究对象,旨在(1)研究和比较非热应激和热应激条件下西门塔尔种公牛生理、血清生化指标和精液品质的变化;(2)基于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筛选热敏感和耐热性西门塔尔种公牛,并应用16S r DNA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发掘调控种公牛耐热性的关键瘤胃液菌群和代谢物,以期探究种公牛耐热性和瘤胃菌群互作调控的机制。试验一:为研究热应激对西门塔尔种公牛
学位
高产奶牛的代谢产热大,极易受热应激影响。热应激不仅影响瘤胃发酵过程,还对奶牛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耐热奶牛的鉴定及解析耐热性与瘤胃微生物和代谢物的相关性,对于开发新方法以减少热应激条件下的生产损失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耐热性的高产荷斯坦奶牛影响。研究包括两部分:试验一:热应激下奶牛生理指标、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参数的变化。选取胎次一致、泌乳天数相近、产奶量相似、体重相近且健康
学位
光合生物能源转化凭借其生产能耗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能源转化方式之一。然而目前生物能源转化仍面临着转化效率低等瓶颈问题,其中生物反应器效率对转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优化,提高转化效率,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基于折流板式光合生物制氢反应器(ABR)运行过程中流场特性、热量传递、物质转化以及化学反应过程特性,获得了ABR反应器的速度场、温度场和浓度场,并采用非平衡热
学位
LDB3是一种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的具有PDZ-LIM结构域的蛋白,其在维持果蝇、斑马鱼和小鼠的肌肉纤维的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先前的研究在小鼠的骨骼肌中鉴定到3种剪接异构体,一种短剪接异构体(LDB3-S),两个较长的剪接异构体(分别命名为LDB3-L和LDB3-L-Δexon10)。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中LDB3基因不同剪接异构体和其编码区的突变对肌肉发育的影响,但是LDB3基因不同
学位
肉鸡腿病问题是现代化、规模化养殖模式中一直存在的问题,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动物福利困扰。导致肉鸡腿病发生的病因多且复杂,遗传选育已经被证明可以降低腿病的发生率。肉鸡肢体内外翻畸形(Valgus-varus deformity,VVD)是肉鸡中常见的以胫跗骨和跗跖骨发生超过20°反转为特征的长骨病。为筛选揭示VVD的遗传机制和发病机制的重要调控因子,本研究以VVD肉鸡和健康肉鸡的脾脏为材料,
学位
有研究发现不同品种鸡在注射外源胰岛素之后均可以降低体内的血糖浓度。骨骼肌作为一种胰岛素敏感性组织,在鸡体胰岛素的调控中占据重要位置。本研究为了探究不同品种鸡外源胰岛素处理后骨骼肌中circRNAs的功能,对乌鸡和肉鸡的胸肌组织进行了RNA-seq,并筛选和鉴定了其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对circRNAs的来源基因进行了功能性富集分析,预测了circRNAs的潜在功能。此外对两个关键环状RN
学位
鸡的卵巢发育是一个受多种因子调控的动态过程,卵巢的发育状态直接影响着鸡的产蛋性能,而颗粒细胞是最早发育的卵泡体细胞,与卵泡的发育和选择密切相关。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1QTNF6)是新发现的脂联素旁系同源物,属于CTRPs家族,是对代谢、炎症和心血管系统均具有调节作用的脂肪因子,其分子结构主要包括四个结构域:N端信号肽、短变结构域、胶原样结构域和C端球状结构域。早期研究发现C1QTNF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