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极化激元学研究的是入射光光子与材料中各种粒子耦合形成的新的电磁场模式。对极化激元的研究本质上都是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过程,是计算自由电子响应、声子响应或其它响应引起的负的材料介电常数实部下的感应电磁场。极化激元是局域在材料界面传播的电磁场,可以突破传统的衍射极限,实现亚波长尺度上的电磁场操控,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信息、物理、化学、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纳米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化激元学研究的是入射光光子与材料中各种粒子耦合形成的新的电磁场模式。对极化激元的研究本质上都是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过程,是计算自由电子响应、声子响应或其它响应引起的负的材料介电常数实部下的感应电磁场。极化激元是局域在材料界面传播的电磁场,可以突破传统的衍射极限,实现亚波长尺度上的电磁场操控,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在信息、物理、化学、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纳米结构、一维纳米线体系、二维体系中极化激元研究的一般方法,分别对银纳米三角片,金纳米团簇,氮化硼(h BN)纳米圆盘中的局域型极化激元,砷化铟半导体纳米线中的一维传播型极化激元,二维石墨烯和氮化硼中传播型极化激元进行研究:对于银纳米三角片局域型极化激元的研究,我们首先给出了利用边界元法研究光学激发下银纳米三角片消光响应的一般方法,再结合实验得到的DNA分子刻蚀的银纳米三角片的消光光谱,揭示了DNA分子在刻蚀过程中的具体线路以及不同的DNA分子在刻蚀银纳米三角片中的作用。利用边界元法给出了计算了金纳米团簇的电子损失能谱的方法,结合不同直径尺寸的金纳米团簇的电子损失能谱实验,我们对直径在4-15 nm范围内的金纳米团簇电子损失能谱吸收峰红移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纳米团簇红移的吸收峰是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吸收的结果,同时由团簇尺寸限制引起的介电常数的变化造成了吸收峰红移。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氮化硼圆盘的消光光谱,揭示了其在中红外波段范围内的两种消光机制。其一是体积限域的声子极化激元在圆盘内部传播形成Fabry-Perot共振造成的不同共振阶数的消光。其二是h BN圆盘上局域表面声子极化激元的偶极共振模式造成的强烈的共振消光。我们发现局域表面声子极化激元的消光强度比体积声子极化激元造成的消光强度大近3个数量级,同时局域表面声子极化激元消光峰品质因子为190,可以实现对吸收波长精确调控;在其共振位置,电场增强因子为40,可以在中红外波段实现如红外天线、分子传感器、增强光谱等纳米尺度的电磁场增强应用。对于砷化铟半导体纳米线中的一维传播型极化激元,我们首先从均匀介质中金属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激元理论上证明了金属化的砷化铟(In As)纳米线中可以激发和支持表面等离激元的传播。其次我们利用近场光学显微镜首次在实验上观察In As纳米线中一维表面等离激元的实空间成像,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相互印证。研究结果表明In As纳米线表面等离激元具备高电场局域能力和低的传播损耗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掺杂、衬底介质、纳米线尺寸来调节表面等离激元的波长。针对石墨烯中的表面等离激元,我们给出了二维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色散和电场分布的解析解,同时给出了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的方法。我们利用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Si C外延生长的石墨烯褶皱处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播情况,表明了纳米尺寸的石墨烯褶皱的几何结构变化并不会造成表面等离激元的反射,石墨烯褶皱处局域化的费米能级才是造成表面等离激元反射的主要原因,石墨烯褶皱处的局域化空间费米能级分布造成了表面等离激元的反射。我们利用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研究了氮化硼褶皱处的声子极化激元的传播情况。结合数值模拟结果,我们发现氮化硼褶皱可以直接激发声子极化激元得到非干涉的极化激元近场成像,同时褶皱激发的体积声子极化激元不存在额外的传播几何损耗,可以直接反映氮化硼体积声子极化激元的本征传播性质。
其他文献
石墨烯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由两套互相穿插的三角形A/B子晶格构成,且A/B子晶格上的位点被相同的原子占据,从而赋予了石墨烯子晶格反演对称性。其低能电子态的色散关系,可通常由描述无质量、自旋1/2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描述,相应的泡利算符不再作用于自旋,而是作用于石墨烯的子晶格自由度,故引入赝自旋替代自旋。因而,石墨烯的低能准粒子通常被称为“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狄拉克点附近的载流子运动方向与赝自旋取向之间
193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纳(Ettore Majorana)预言了一种反粒子是自身的基本粒子,叫做马约拉纳费米子。固体宇宙中的马约拉纳费米子满足非阿贝尔统计规律,对于实现拓扑量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穿谱(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pectroscopy,STM/S)系统性的研究了铁基超导体FeT
单分子电子学是将单个分子连接在两个电极两端,一方面可以通过探测到的电信号来反馈得到分子结构的信息,以及分子在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转换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分子在不同结构之间的转化以达到单分子开关等功能化器件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传统场效应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量子效应越来越显著,寻求新的器件结构和材料已经成为大家专注的焦点。单分子器件不仅在尺寸上更小,而且选择多样,有望实现多功能的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本
超导体中存在特殊的宏观量子现象如零电阻、完全抗磁(Meissner Effect)、约瑟夫森效应,可以在精密磁场探测、量子计算、超导强场磁体等领域进行应用。但是目前尚无超导体微观机理的统一理论描述。在已发现的超导体中,两个高温超导体系:铜基超导体和铁基超导体都是具有准二维结构的超导体系。本文介绍了具有准二维结构的铁基材料EuFeAs2的发现及对其电子掺杂相图的研究,同时还介绍了对具有准一维结构的新
多铁隧道结(multiferroic tunnel junctions,MFTJs)通常由两个磁性金属电极和中间的铁电绝缘材料构成。通过施加电压脉冲改变铁电势垒电极化状态,可以使MFTJs在低电阻态和高电阻态之间切换,这是隧穿电致电阻(TER)效应;通过改变两个铁磁电极的磁化排列方向,也可以使MFTJs在高低电阻态之间转变,这是隧穿磁电阻(TMR)效应。多铁性存储器是具有竞争力的下一代非易失存储器
在铁基超导家族中,二元FeSe的结构最简单,仅含有FeSe4四面体导电层(T>Tc)或超导层(T
高温超导作为凝聚态物理最核心的领域之一,它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顾名思义,它的超导转变温度Tc很高,这一点极大地打开了超导的潜在应用空间。其二,它的电子与电子之间存在着强关联,这一点将高温超导机理与如今凝聚态理论中最核心的领域——强关联物理,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对于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目前主要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当前没有一个合适的描述强关联体系的微观理论。二是高温超导的物性非常复杂多样,同
上世纪八十年代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掀起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新热潮。寻找和研究新的量子态成为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方向。随着对整数以及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不断研究,研究者们最终通过引入数学上拓扑的概念对这个新的量子态进行了解释。随后,人们试图寻找在零场下具有量子霍尔效应特性的量子态。紧接着,通过理论计算、新材料制备以及各种测试手段证实存在这种类似于量子霍尔效应的新量子态,即拓扑绝缘体态。对拓扑绝缘体的研究
近年来纯自旋流的研究已经成为自旋电子学方向的研究重点,它在自旋传输过程中允许只有自旋的传递,没有电荷的输运,因而拥有热耗低、角动量转移效率高、无奥斯特场产生等优势。产生纯自旋流的方式很多,主要有:非局域自旋阀、自旋霍尔效应、自旋塞贝克效应、自旋泵浦效应等。根据其产生纯自旋流方式的不同,目前自旋电子学已进一步发展出一系列分支,包括:自旋-轨道电子学(spin orbitronics),自旋卡诺电子学
自量子霍尔效应被发现以来,拓扑电子态因其独特的性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已经在物理模型和材料实现方面对平衡拓扑电子态有了很深入的认识。然而,因研究方法的缺乏和系统的复杂性,非平衡拓扑物态的研究仍然停留于简单物理模型上。作为非平衡态之一,时间周期驱动体系呈现出了丰富的拓扑相,这使得真实材料系统的预测更加迫切,并预示着在其中发现新拓扑现象的可能性。本文致力于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物理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