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毛起球是衡量服装服用性能、决定纺织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困扰纺织行业的经典难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纤维素纤维织物具有手感柔软、透气性好、良好的亲肤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装饰织物和产业用织物。但纤维素纤维织物,尤其是与化纤的混纺针织物,在染整加工和实际穿着服用过程中,易产生起毛起球现象,严重影响织物的手感和外观,制约其品质提高。目前抗起毛起球整理方法仍以传统的树脂整理法为主,存在高温焙烘导致白度和强力下降,手感变差影响服用性能等问题。嘧啶类化合物因其结构的特殊性,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以其高效、低毒和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国内外化学界广泛应用,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医药、农药和活性染料中间体。嘧啶类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备杀虫剂、杀菌剂、抗微生物感染、镇静药物及活性染料等的合成,其在纺织领域作为抗起毛起球整理剂或其他功能改性剂等方面的应用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研究了基于三维评级系统的起毛起球客观评价方法和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机理,并利用嘧啶类化合物碱性乳液体系通过浸渍法和焙烘法对多种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以赋予织物耐久性抗起毛起球性能;研究了使用嘧啶化合物与聚醚聚氨酯类柔软剂联合作用制备高品质抗起毛起球纤维素纤维制品,为嘧啶类化合物在纺织品抗起毛起球整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采用三维评级系统对不同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进行客观评价,建立起毛起球动态评价体系分析织物的起毛起球机理,并对日常服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三维评级系统可从起毛和起球两方面综合、客观评价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不同织物组织结构、颜色和厚度等因素对结果的评定影响较小,且与主观目测评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偏差在半级以内。验证和完善了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起毛起球机理,即起毛是由于纤维的抽拔拉长及起拱变形被抽拔迁移产生,或者是纤维断裂后从织物中滑移出来;起球是纤维扭转和弯曲变形导致纤维出现疲劳损伤,使得纤维间相互纠缠锁结不易滑移。日常服用过程中洗涤、含水率和熨烫对起毛起球性能影响的结果表明重复多次洗涤会导致纤维素纤维原纤化程度加重,不同织物的起毛起球程度均有恶化;含水率增加使得更多的纤维滑移到织物表面,降低织物起毛起球等级;熨烫对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总体较小,纤维素纯纺织物随着熨烫温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差异。通过筛选合适的乳化剂复配制备三种不同取代基的嘧啶化合物碱性乳液,并采用浸渍法对棉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发现Span 20和Tween 80复配预乳化制备的三种嘧啶化合物乳液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满足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要求。整理棉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显著提高,由于嘧啶化合物和纤维素纤维上的-OH发生了牢固的共价结合,限制了纤维的移动,抗起毛起球棉织物表现出良好的洗涤耐久性。整理前后棉织物的机械性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仍然保持棉织物原有的柔软手感,且整理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后K/S值略有增加,匀染性和色牢度无明显影响。其中2,4,6-三氯嘧啶整理后棉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最好,达到4-5级,且不影响织物的色光。采用2,4,6-三氯嘧啶碱性乳液体系,通过浸渍法和轧烘焙法分别对四种常见的纤维素纤维混纺针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结果表明浸渍法可以提高纤维素纤维在碱性条件下膨胀程度,促进整理剂向纤维内部扩散,与纤维素纤维形成更多的化学交联,因此,浸渍法整理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效果优于轧烘焙法,两种整理工艺都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此外,2,4,6-三氯嘧啶对涤/粘(T/V)混纺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效果最佳,经浸渍法和轧烘法整理后织物起球等级从原来的1.2级分别提高至4.7级和4.4级。与原针织物相比,整理后针织物抗静电性能增强,提高了织物的穿着舒适性,且对织物的手感、强力等服用性能影响较小,整理后织物对细胞毒性无明显影响。轧烘焙法整理对织物的白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4,6-三氯嘧啶抗起毛起球整理技术适用于不同组织结构的纤维素纤维混纺针织物,且不影响织物的其它性能,在纺织品抗起毛起球工业化生产及日常洗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选取聚二甲基硅氧烷、氨基改性硅油、脂肪酸酯季铵盐、聚乙烯衍生物和聚醚聚氨酯类柔软剂分别对棉和涤/棉针织物进行柔软整理。研究发现不同柔软剂整理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为聚醚聚氨酯>脂肪酸酯季铵盐>聚乙烯衍生物>聚二甲基硅氧烷>氨基改性硅油。因此,筛选出聚醚聚氨酯柔软剂和2,4,6-三氯嘧啶联合作用制备柔软性能好、抗起毛起球性能优的高品质纤维素纤维制品。研究表明2,4,6-三氯嘧啶和聚醚聚氨酯柔软剂联合整理棉和涤/棉针织物表面及纤维间形成一层不封闭的膜,有效抑制了纤维从纱线内部抽拔出来,起毛起球等级达到3.9和3.4级,提高了 2级以上,同时织物的手感和抗静电性能也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K/S值,对色光和色牢度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