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G型中度混合动力AMT汽车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zhi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装备AMT的ISG(Integrated Starter/Generator,集成启动发电机)型中度混合动力汽车属于单轴并联型结构,与轻度混合动力汽车相比,其电机功率所占总功率的比重有所增加,分离发动机和电机之间的离合器,电机可以单独驱动车辆,增加电机的利用率,降低油耗和排放;同时,ISG电机可以更多的将汽车减速或制动时的动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提高能量回收率。这种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是性能优越的混合动力系统。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生产继承性好、成本低等优点,装备AMT的混合动力汽车可实现自动换挡,但AMT换挡时存在动力中断,通常情况下换挡平顺性较差,因此提高AMT的换挡平顺性,改善换挡品质,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针对装备AMT的ISG型中度混合动力汽车,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改善换挡平顺性为研究目的,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①建立ISG型中度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学模型,分析并推导各个驱动工况下(纯电动工况、发动机单独驱动工况、混合驱动工况和轻载充电工况)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综合考虑发动机效率、电机效率和电池充放电效率,计算不同工况下的整车系统效率,以整车系统效率最优为目标,得到了整车各工作模式的高效工作区域;分析了不同SOC(State of Charge,电池剩余荷电电量)阀值下,基于ECEEUDC道路循环工况的整车控制策略对整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②在分析混合动力系统不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三个关键因素:电池电量阀值、发动机充电曲线和发动机关闭曲线;计算三个关键因素的范围;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的仿真模型,以中度混合动力汽车综合油耗最低为优化目标,对上述三个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从而建立了ISG型中度混合动力汽车的最佳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③在最佳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建立了油门动态协调控制模型,对ISG型中度混合动力汽车的油门进行了动态协调控制,确定了节气门开度变化率的限制值,以限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的变化率,避免动态油耗的增加,从而进一步改善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建立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油门动态协调控制的有效性。   ④以ISG型中度混合动力系统各个工作模式下的系统效率最高为目标,确定各工作模式下AMT汽车的换挡点;针对不同工作模式下的运行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换挡品质策略:分别采用ISG电机和/或电子节气门参与动力源转速/转矩调节控制,优化AMT的换挡品质,在提高ISG型中度混合动力AMT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同时,改善AMT换挡平顺性。   ⑤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和基于dSPACE的混合动力硬件在环试验系统,分别对该混合动力系统的纯电动、行进间启动发动机、混合驱动和轻载充电工作模式下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进行了试验验证。
其他文献
品味意境美是古诗词教学不可或缺的任务,但在小学却是进退维谷.因为古诗词的意境美往往是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加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教学品味古诗词意境时有两个极端:
期刊
泥页岩井壁稳定性研究一直是国内外钻井界十分关注而未能很好解决的一项工程难题。泥页岩的理化性能是分析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的参考依据,也是进行泥页岩分类的重要参数。泥
辽河油田兴古7潜山裂缝性油藏,含油幅度巨厚,高达2100米,没发现明显隔层;裂缝微裂缝发育且多发育20°到70°的中、高角度缝;横向上含油层连续无间断,纵向上含油层叠置展布,基本无
目前许多稠油油藏含水上升快,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其中不少区块的采收率比较低,经济效益差。如何有效地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此类油藏的采收率,已成为许多石油工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出于油藏非均质性等原因的影响,L44断块常规水驱开发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实践证明,对于水驱效果不好的低渗透油藏和小断块油藏,CO2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加之该油阳拥有丰富的CO
早期注聚合物驱提高海上油田采收率是开发国内海上油田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型技术。当前世界范围内常规能源新的增长点是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的补充。国内外大部分油田聚合物驱
先前的学则对于油气井的产能预测作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不同的产能预测模型。基本上都是基于达西渗流定理得到,在渗流阻力项加上不同的表皮因子。但是表皮系数很难得到合适的数
为解决进一步细分注水问题,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低初始粘度新型化学调剖剂,在室内做了全面评价,并进行了现场应用。通过对比不同化学剂调剖效果,研制了新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