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概念范畴的动态识解——以《阿Q正传》英译本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gsa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识解理论是继经典范畴理论、家族相似性和原型理论之后,关于人类认知过程中范畴构建的新观点。它是在已经给定的情境中,以原型理论为基础,并运用个体的认知经验、百科知识以及社会文化规约,对语境中的概念范畴进行界定。与之前的三种理论不同,动态识解理论强调人类是“即时”构建适用于认知语境的范畴边界,范畴框架和范畴等级的。这种观点打破了用以往理论的二元标准或模糊定义来解释范畴。动态识解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研究不多,而且作为沟通两种不同文化视角下范畴观的方式,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性就不容忽视。全世界最少存在五千多种不同形式的语言,但不同的语言间存在或相同或相近概念这个最大的前提,使翻译成为可能。对于文学翻译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目的语文本中完成对原文本应有价值的体现。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探讨文学翻译中,对概念范畴的动态识解能否对译者的翻译过程和读者的识解过程有指导性的帮助。   迄今为止,《阿Q正传》的正式英译本有五个。鉴于本文篇幅有限,而且其他四种译本时间比较久远,所以仅选取2009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的《阿Q正传及其他中国故事》。通过对单一译本的语境化识解,对概念范畴中最重要的三个特征进——范畴边界,范畴框架,范畴等级进行分析。在距离上一个英译本的20年之后,在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30年之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如何在英语文化框架之下体现其文化精髓。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读者对范畴的边界,框架和等级的建立及识解是即时的;不同文化框架之下,目的语文本读者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主要依赖于语境的构建;动态识解理论对于文学翻译的指导性在于,用语境化的动态视角转化两种文化间的缺省概念和非对等概念,在不需寻求完全对等的情况下,准确的将原文本中的意境和情感传递给目的语读者。需要注意的是,对概念范畴的动态识解不仅仅是一种标准或者理论,它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机制。这种个体机制的无意识性和经验性可能导致对相同文本的理解出现偏差。而且,对小说译本的分析并不能代表所有文学或非文学形式,其结论也不能统一。本文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以动态识解理论为基础,以语境化认知方法为手段,用篇章语境定义目的语文本中的词汇的概念范畴。  
其他文献
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其与译作在目的语市场的适应与生存有着密切联系。然而以往的翻译研究大多采用规范式研究,大多把重点集中在翻译性质,标准和技巧方面,而忽视了
翻译研究与语言学研究密不可分,因此则有必要将语言学研究的成果引入翻译研究领域。语篇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将篇章视为整体进行研究,而翻译也是在语篇间进行的,从而
分析了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危害,指出了易发生针刺伤的工作环节和科室,提出了针刺伤的处理及预防对策。 The main hazards of nurses’ acupuncture injuries were analyzed. T
文学翻译实质上是文化语境从源语文本到目的语文本的转换,这一点是本文立论的基础。这是因为,文学翻译不单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还要求译者充分考虑目的语的文化语境,并把它在目的语
本研究通过对比语音实验设计,系统探究了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和汉语元音的感知和产出情况,以及受试的元音发音习得能力与其英语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如下: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当代杰出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主要有《所罗门之歌》、《深蓝色的眼睛》、《爱》、《宠儿》等。这些作品巩固了莫里森在美国文学史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常怀公心、用权为民,这是牛玉儒为官从政27年的不懈追求。他位崇不忘百姓本,功高不移公仆心,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用一心为民的磊落襟怀躬身践
一、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论语、子路篇》指出:孔子前往卫国,冉有替他驾车。孔子说:“卫国人口真多啊!”冉有问:“人口多了,进一步要做什么?”孔子说:“使百姓富有。”冉有问
“回归文学”作为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一个独特的现象,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一大批曾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作家和诗人相继得到平反昭雪或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