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城乡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探讨团体干预改善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心理健康的可行性,从而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①方便整群抽取武汉市内4所初中、3所高中、1所职专的2197名中学生和麻城市下属县初中2所,高中2所,职高1所,农村初中4所的287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武汉市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工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Goodman的优势与困难量表(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网络成瘾成瘾倾向问卷、儿童生活质量满意度量表;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试点学校的3个班级进行团体干预,并将其中有网络成瘾倾向的1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其进行8次团体心理辅导,使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焦虑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量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进行干预前后测查,评价团队活动对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结果:1.城乡中学生网络使用现状:1.1城乡中学生网络使用率为92.9%,其中城市中学生网络使用率为95.3%,乡镇中学生网络使用率为91.2%(P<0.05),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及乡镇男生网络使用率分别为95.7%、94.9%和93.9%,农村女生网络使用率明显低于以上三组,为87.6%(P<0.05)。1.2城乡网络使用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4.6%,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和14.0%(P>0.05)。但是城市男生网络成瘾倾向率(21.0%)高于乡镇男生(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城乡男生均高于城乡女生,城乡女生的网络成瘾倾向率分别为9.6%和9.8%(P>0.05)。2.城乡网络正常使用与成瘾倾向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影响因素2.1家庭因素: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率在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乡镇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率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父母职业因素也有影响(P﹤0.05),其中父母为企业家者网络成瘾倾向率最高,分别为27.8%和44.4%;父母为农业生产者最低,分别为10.3%和9.2%。2.2网络使用因素:城乡网络使用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均随着每周平均上网时间的升高而增多(P﹤0.05):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小时的城乡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率分别为39.7%和23.4%。常在网吧上网的城乡网络使用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最高(P﹤0.05),分别为16.7%和23.1%,在学校机房较低,分别为8.6%和5.3%。2.3个体心理因素:城乡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抑郁焦虑程度等情绪行为问题较网络正常使用中学生严重(P﹤0.05),80.0%以上的网络成瘾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问题。城乡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生活质量满意度除了活动机会性外,在生活质量总满意度、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作业态度等12个因子均差于网络正常使用中学生(P﹤0.05);乡镇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在生活便利性和生活环境也差于网络正常使用中学生(P﹤0.05),但城市无此差异。2.4多因素分析在0.05水准上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变量为标准,乡镇网络成瘾倾向的危险因素有:性别为男生、平均上网时间长、上网目的为交朋友、抑郁焦虑情况;而网络成瘾倾向的保护性因素有:生活质量总满意度、亲子关系、作业态度。城市网络成瘾倾向的危险因素有:性别为男生、平均上网时间长、抑郁焦虑情况;而网络成瘾倾向的保护性因素有:生活质量总满意度、师生关系、作业态度。3.团体干预效果评价干预后19名网络成瘾倾向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家庭问题解决、情感反应和人际关系明显改善(P<0.05),其余方面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1、城市中学生网络使用率高于乡镇;城市男生网络成瘾倾向率最高,是中学生网络成瘾干预及预防的关键人群。2、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主要与个体的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及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作业态度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因素有关;乡镇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题除了与以上因素有关外,与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有关。在城乡的网络成瘾倾向干预中要注意其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3、短期团体辅导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但其更长期的效果有待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