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面偏位传力杆周围混凝土的应力集中与塑性损伤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w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缝是水泥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水泥路面的薄弱环节,接缝处设置传力杆能提高接缝的传荷能力。由于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传力杆会偏离理想位置,导致其水平自由移动受到限制,偏位传力杆周围混凝土将因应力集中而提前发生塑性变形和损伤破坏。针对水泥路面接缝传力杆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力集中而易导致混凝土损坏问题,应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 Model,CDP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在不同轴载大小、温度荷载作用下无偏位传力杆周围混凝土的力学行为,以及在标准轴载作用下偏位传力杆周围混凝土的力学行为。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CDP模型的理论基础,该模型是基于塑性力学和损伤力学理论发展而来,通过引入损伤因子来反映混凝土刚度随塑性变形的发展而不断减小的特性。根据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关系,并通过基于高斯积分法的能量损失原理计算相应的损伤因子,推导了面层混凝土材料的CDP模型参数。通过与模型试验实测应力-变形结果的对比,验证了CDP模型参数的准确性。2.建立了无偏位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基路面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讨论在不同轴载大小作用下,传力杆周围混凝土的塑性应变、损伤因子和等效应力的分布及发展规律。研究表明,荷载作用在传力杆黏结端上方板边时,传力杆黏结端混凝土的受力最为不利;传力杆底部(180°)混凝土首先发生塑性损伤,等效应力开始减小,随着轴载的增大,塑性区从底部125°~235°扩展至30°~330°,底部145°~215°范围内的混凝土发生完全塑性损伤破坏而退出工作,等效应力趋于0,应力重分布导致更多的荷载由水平两侧和上部混凝土承担。3.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生成了沿面层混凝土板厚度方向线性分布的温度梯度场,讨论环境温度对接缝处混凝土的影响。研究表明,正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面层混凝土板中间拱起,混凝土板中间位置的光滑端传力杆附近混凝土可能会发生向上和向下贯穿塑性区的开裂破坏,容易导致面层发生断板;负温度梯度荷载作用下,面层混凝土板四周角边拱起,混凝土板两端位置的传力杆附近混凝土可能会发生水平两侧位置的完全受拉损伤破坏。4.基于水泥混凝土路基路面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研究传力杆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平倾斜偏位和垂直倾斜偏位对传力杆周围混凝土受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传力杆周围混凝土的损伤因子随着水平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水平倾斜在6°以内时,混凝土的损伤因子相对于0°有所减小,减幅最大可达到-11.23%;当水平倾斜大于9°后,混凝土的损伤因子会迅速增大,水平倾斜12°时对应的增幅为51.44%;传力杆顺时针垂直倾斜较逆时针垂直倾斜更为不利,传力杆周围混凝土的损伤因子随着顺时针垂直倾斜角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顺时针垂直倾斜12°时对应的增幅为90.28%。发生损伤部位混凝土的等效应力随着混凝土损伤因子同步变化,损伤因子越大,相应的等效应力越小。
其他文献
学位
桥梁抗震设计中通常遵循着“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即避免桥梁在大震下丧失承载能力。但是下部结构(例如桥墩)仍然会遭受严重的损坏,影响桥梁的使用功能且修复困难。震后桥梁功能的丧失对于交通运输和灾后重建有着巨大的影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部分学者提出应该重视极端灾害下结构的恢复功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期望结构回到正常使用状态。当前,结构的损伤控制研究已经成为了结构减少地震破坏的有效途径。针对桥梁结构的损伤
自二十世纪以来,全世界地震带附近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海啸,对人们生产生活与滨海基础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十四五”我国滨海桥梁建设稳步推进的巨大战略需求和“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国内滨海桥梁与海外援建桥梁所处海洋环境恶劣,发生海啸后将会对桥梁造成严重毁坏,影响人们生产生活。而国内外对桥梁海啸力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关于海啸涌波力的计算条文与规范也相对较少。因此系统开展对桥梁上部结构在海啸作用下的受
学位
学位
隧道衬砌排水系统普遍存在堵塞、破损等病害,致使隧道内出现渗漏水,严重影响隧道衬砌的服役状态和隧道整体的运营环境。由于隧道衬砌排水系统及其病害具有隐蔽性特点,而沿隧道纵向,其衬砌排水系统若无相应合适的量化方法用以评价隧道衬砌排水系统在完好或由存在病害时的排水状态,不利于深化研究渗漏水处理措施对隧道衬砌排水系统的优化程度。因此,本文的重点任务在于构建关于或有病害存在条件下隧道衬砌排水系统排水状态的量化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直接推动了世界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住房和城市政策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关于可持续性的辩论不再仅仅将可持续性视为环境问题,它还包含了经济和社会层面的内容。而这些年来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通常集中在可持续性的环境或经济方面,可持续性的社会层面仍然是可持续发展中被忽视的一个方面。关注社会可持续性的文献非常有限,以至于仍然缺乏对这一概念的系统研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不安全行为是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而行为安全是围绕工人行为开展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但以往基于行为安全的管理方法很少关注施工现场全局的、动态的风险变化与影响风险的指标而难以辅助安全措施规划,同时也未能整合多种安全要素而管理效率低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知识图谱和建筑信息模型分别在知识重用、信息整合与可视化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二者能够与行为安全这类传统管理方法结合,利用相关领域知识辅助
泥饼是盾构切削渣土在刀盘和土舱内重新聚集形成固结或半固结的块状体的过程。当盾构机在黏性地层掘进时,若刀盘设计及施工处治措施不当,刀盘上的刀具会逐渐被固结渣土糊住,导致切削地层时刀具贯入度降低,进而引起刀盘开口堵塞,降低掘进效率,对施工和设备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参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盾构泥饼堵塞风险综合评判方法及防治措施展开详细研究,分析泥饼形成规律及其影
地震动输入在工程抗震设防的研究中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天然地震尤其是近场大震记录数量有限,往往还包含复杂的场地影响,不适合直接用于其他工程场地。因此,人工合成地震动是一个提供地震动输入时程的有效途径。在人工合成地震动时程时,往往集中如何满足频谱特征和幅值的要求,持时选取相对简单。事实上,持时对结构非线性响应影响较大,但相比于幅值与频谱特征来说,有关地震动持时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基于太平洋地震工程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