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之诗: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昌耀诗歌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0432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昌耀及其诗歌研究成果丰富。其中,学术界对昌耀诗歌的“地方性”研究兴起于80年代中期,与“西部诗”的崛起和批评界对文学地域性的关注产生共振。但新时期的“西部文学”和昌耀“青海诗人”“西部诗人”的身份并非先验的,而是在文学史的“横截面”被发现。而这“横截面”汇聚了地方资源与诗人创作的诸要素。昌耀的旷野之诗正是文学与地理的双向互动,也是文学地理学视野下人地关系的表现形式。因此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建设与方法探索为新诗研究提供了开阔的思路。本文从客体空间、主体空间与文学空间的维度分析昌耀及其诗歌。三个空间互相影响,亦有重合之处。第一章主要分析现实地理环境与诗人创作的互动关系,包括地理环境、地理感知对人生选择、创作心理的影响,创作主体在文学层面的能动性反应。从文学表现地往前追溯至出身地、成长地,可知昌耀的祖居地比出生地更具突出的文化属性。尤其是湖南桃源的历史文化与青海的历史文化具有共性,比如奋斗的集体心理。它直接呈现在昌耀早期诗歌中,也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和诗歌创作主题、风格及“大诗歌”观。但昌耀创作中的个人意识比集体意识更强烈,它源自个体性格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诗人的祖籍地与作品表现地在地方文化心理上存在重合与错位。此外,诗人从湖南桃源迁移至青海后的“惊奇感”“荒凉感”“悲壮感”,属于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的“地理感知”现象,是创作主体对地方的能动反应,与法国学者韦斯特法尔对地理知觉的论述,以及丹麦学者莫斯伦德关注的语言和地方如何表现地方的物质性不谋而合。这融合了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笔触,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质感,凸显了青海书写的地域特性。而青海方言入诗,也突出了诗歌的地域性。本文第二章借助文学景观的理论分析昌耀笔下的高原景观、游牧景观、城市景观和人物群像的美学特征和象征意义。由文学景观中的“观”展开对诗人观看方式的分析,反观其对地方的态度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自觉融入、自我言说的变化。这是文化认同。其现代城市景观的书写中更潜藏着他对青海高原、游牧之地的情感追寻。文学地理学语境下的空间,是基于具体地方中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抽象集合体,融合了作者的地方经验、创作激情、文学想象等。第三章着重分析昌耀建构“青海”和“西部”的过程及其叙事性、虚构性、精神性。回忆中的青海旷野是青海经验与创作的同构,具有叙事性。其中,地方经验融合了诗人所谓的“痛苦”和在此地获得的归属感。他的自传长诗就是地方经验与创作的同构,将寂寞山乡中的隐秘体验、经验娓娓道来。第二节分析“西部”时空交错的艺术,具有虚构性。《青藏高原的形体》系列诗歌融合诗人时间和空间意识,在突出历史感、宇宙感、开阔诗境的同时,着重于突出文学“西部”的生命意义、人文精神。第三节讨论“终极空间”的特征。它是对西部诗歌艺术与精神的创造性转化。隐喻的笔法使西部风物成为内在心理危机的象征物,又打破诗歌的空间语法顺承内心的失序,或拉长诗歌的声音表达“现代”情感,或通过语言的冲动增强语感,在语言的层面抵达存在。地理要素在文学空间中的缺失正是诗歌的“现代”特征。“终极空间”是对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精神探原”的释义,具有超地域性。
其他文献
新课改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本文细致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问题,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教学策略。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有创意、有特色,教材采用系列的单元编排,以听、唱、动、奏等音乐综合活动贯穿全书。在音乐单元主题下开展欣赏教学,要研读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特点;注重音乐传承,体会作品意境;探究知识情感,强调音乐实践;提升音乐审美,注重个性发展。
在推进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增加占用较少风险资本的中间业务收入,逐渐开始重视理财业务。但在开展理财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只重视理财产品规模的增长,较少关注理财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与理财运作中的各个风险环节。在此背景下,要求商业银行开发出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在满足不同理财客户需求的同时,继续做好理财客户投资风险的教育工作,不断完善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畜牧业、工业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需求量,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随着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业生产人工成本提高,因此,玉米全程机械化程度直接决定了玉米生产效率及市场价格波动。其中机械化收获是玉米生产的重要作业环节,其收获质量、籽粒破损率及含杂率对玉米后续加工及出售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阐述了目前玉米收获机的发展现状及在实际收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玉米机械化收
针对传统RGV小车上的双举升机构同步运动精度低、适应产品比较单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施耐德PLC控制的举升同步控制系统。通过调整两个液压举升机构伺服比例阀的开度以及实时采集举升机构高度的位置反馈值的方法,实现了液压举升机构的同步升降。并且开发了同步运动的自适应算法,解决了产品换型时同步运动又产生偏差的问题,实现了自动调整伺服比例阀流量保证举升同步的效果,从而使系统更加柔性化,能够适应多种工件的运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原理设计了响应面优化试验,建立以进料温度、蠕动泵转速、出风温度等3个单因素对牡丹籽油粉末油脂包封率影响的模型。结果显示:影响粉末油脂包封率的贡献因子由高到低为蠕动泵转速、出风温度、进料温度。通过响应面分析所得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2℃、蠕动泵转速14.82r/min、出风温度169.65℃,最终修正为进料温度50℃、蠕动泵转速15 r/min、出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加强,特别是在多媒体技术融合性越来越强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经与“互联网+教育”进行了深度融合,这也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在创新应用多媒体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期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本文对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重点分析了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科学、系
针对低浓度全尾砂充填过程中的泌水造成输送堵管充填体强度不均匀和体积沉缩等问题,进行尾砂级配、胶凝材料用量、料浆浓度、固水材料掺量的正交实验,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泌水率的影响,根据电阻率(ER)测试、SEM-EDS和XRD探讨了固水材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充填料浆的泌水率随着尾砂细颗粒、胶砂比、浓度和固水材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料浆的浓度和固水材料掺量对泌水率的影响最显著。添加5%的固水材料可使充填材料
新形势下,为更好地服务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通过挖掘博物馆文物档案资源,开拓文物档案在基地教育中的实施路径,使博物馆教育基地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源泉,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档案的利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期刊
基于颗粒流软件PFC2D,模拟了纤维混凝土试样的劈裂抗拉破坏过程,分析了摩擦因数、pb_ten参数、pb_coh参数以及宽度比对纤维混凝土数值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摩擦因数和pb_coh参数对数值试样的弹性模量和劈裂抗拉强度影响不大;pb_ten参数对数值试样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随着宽度比的增加,数值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变形模量都增大,当宽度比较大时,垫条周围会出现几条细小裂缝,然后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