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苏峰研究其中国观与近代日本国民精神的生成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要探讨的是活跃在近代日本思想界与舆论界的政论家、史学家德富苏峰(1863--1957)的中国观。将其作为近代日本非学院派学者的代表性的中国观,探讨它本身内在的意义及其对近代日本国民精神生成的影响。   他的著作与报纸的确很受当时日本人的欢迎。在本论文中也要以帝国话语的形成作为研究的复线,探讨德富苏峰的言说对大众意识产生的影响。具体说来,在本论文中笔者首先提出“在日本近代化的进程中,在作为他者的西方面前,寻找自我形象”这一假说。在本论文中,笔者所特别重视的是当日本走向帝国主义道路时,日本在寻找自我形象的同时,将曾经以中国文化为主的东亚文化重构为以日本为中心的“近代东亚文明”这一过程。   基于以上的问题意识,笔者首先在第一章概略地说明德富苏峰个人的文化语境,透过苏峰与他在其中成长的日本熊本的文教之间的关系,从他接受的思想教育方面论述德富苏峰作为非学院派学者的形成过程。第二章主要探讨作为帝国话语的形成过程的一部分,阐述他从创办私塾到创办杂志和报纸期间,他对包括“学术文化”与“文学”在内的日本文化的看法。在第三章围绕苏峰作为新闻人,透过“媒体”与大众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之复线,包括集体记忆在内的帝国话语的形成过程。以及分析探讨所谓“对外扩张”思想问题。第四章主要通过分析苏峰两本《中国访问记》,以及他访问中国时的中方报道等资料,来分析探讨他的中国观及其中国访问的现实意义。同时立足于日本经过中日甲午战争与面临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在国际上尚未得到正当评价与地位而为了打造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之时,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文明源流。这一假设,该章与第五章以苏峰在中日甲午战争以来的言说为主线,在加上其它学院派学者对中国文明的言说,论述近代日本对于近代东亚文明的重构问题。此外,在第五章中,以笔者称之为“帝国学术”的学术为主,论述该问题。以笔者所称谓的“帝国学术”思想,即随着局势变化,不分学院、非学院之别,任何学术都要为国家做贡献,以带有这一倾向的学术为主的学术思想,包括苏峰的代表作《近世日本国民史》在内。在第六章中,笔者大量地采用“德富苏峰日记”等第一手材料,涉及到了德富苏峰研究第三、第四期的内容,也就是包括二战时期与战后的内容。该章再次探讨他所追求的作为日本国民精神根源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以及它与作为不可或缺的“永久的他者”的中国之间的关系。对于德富苏峰来说如何处理作为巨大他者的中国是一个问题,它同样也是日本始终面对的问题。因此本论文以德富苏峰对中国的言说为主要脉络,站在跨文化的角度重新探讨此问题,是具有更大意义的。  
其他文献
几年来,课程改革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且不断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众多的教师皱起了眉头,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教材的改变与生活的联
本文客观总结了临淮岗工程深孔闸下游冲刷现状、原因及对策,可供除险加固及工程运行参考。 This paper objectively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
“白蛇传”民间传说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历经千年,经久不衰,成为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从民间口耳相传到文人写定成书,“白蛇传”历经了漫长而复杂的变迁过程。时
本文研究对象是明末清初的虞山诗学。论文结合具体的文化环境,论述了虞山诗学由产生、兴盛走向衰败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其发展轨迹的细致考索,凸现出不同阶段诗论群体的显著特色
学位
孙犁作为解放区代表作家,能够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是难能可贵的。在他前期(建国以前)的小说中,不难发现京派文学的影子,《孙犁传》中也提到孙犁早年时期喜欢阅读《大公报》。这一线
法国作家梅里美的短篇小说《卡门》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列。“卡门”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这位吉普赛女郎外表美艳、自由豪放、聪明机灵、爱恨分
学位
淮河防汛通信网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了多系统组成的通信网络,广泛应用于淮河流域防汛等多个方面。本文介绍了淮河防汛通信网的组成,阐述了淮河防汛通信网的建设成果
词汇法(Lexical Approach)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型的语言教学理论,它赋予“词汇”新的内涵,“词汇”不仅包括单词,还包括了固定短语、搭配、惯用话语以及句子框架,是语
学位
1绿色通信引领绿色经济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乎国家及经济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战略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能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