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catenin及LEF1基因在鹅背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规律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鹅作为水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具备肉用、蛋用、绒用等多种重要经济价值。绒用价值在其中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对于鹅羽绒发育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其发育机制也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毛囊的发生发育原理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为鹅羽绒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迄今为止,众多研究表明毛囊的发育过程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控息息相关。本试验以吉林白鹅和卡洛斯鹅为试验动物,采集其不同发育节点的背部皮肤毛囊并以其为试验样本进行试验。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blot技术分别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β-catenin及LEF1基因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试验对两目的蛋白在毛囊中的表达位点进行定位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荧光定量PCR(即qPCR)技术对吉林白鹅(E12、E18、E28、D18、D48、D88)及卡洛斯鹅(E13、E18、E28、D18、D48、D88)不同时期背部皮肤毛囊中β-catenin和LEF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验其显著性。结果表明:β-catenin及LEF1基因在吉林白鹅及卡洛斯鹅的各个生长节点的背部皮肤毛囊中均有表达,且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不同目的基因在同一品种鹅的皮肤毛囊中呈现相同的表达趋势。在吉林白鹅的背部皮肤毛囊中,β-catenin及LEF1基因的mRNA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V”字形表达趋势,于D88时达到最高表达水平;而在卡洛斯鹅的背部皮肤毛囊中呈现折线式上升的趋势(即先升高再降低而后重复此趋势),且在D18及D88时呈现最高表达水平,与吉林白鹅相同的是其胚胎期各阶段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生后期各阶段。
  (2)利用IHC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对β-catenin及LEF1蛋白在吉林白鹅及卡洛斯鹅背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位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目的蛋白在吉林白鹅和卡洛斯鹅背部皮肤的整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且表达位点存在差异。目的蛋白在胚胎阶段主要表达于表皮层(E)和基板(P),而在生后期的表达位点则主要集中于毛乳头(DP)部位。
  (3)利用Western-blot(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对β-catenin及LEF1蛋白在吉林白鹅及卡洛斯鹅背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得到试验结果:纵观吉林白鹅的背部皮肤毛囊的整个发育阶段,β-catenin基因于E12呈现最高表达水平,E18及E28时表达量最低(P<0.05),LEF1蛋白则在E28时呈现最高表达水平,D88时表达量最低(P<0.05)。而在卡洛斯鹅的背部皮肤毛囊整个发育进程中,β-catenin蛋白于D48时呈现最高表达水平,E13和E28时最低(P<0.05);而LEF1蛋白则在D18时表达量最高,E13时最低(P<0.05)。
其他文献
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取食麦类作物及禾本科杂草。研究表明,麦长管蚜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寄主来源种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化,说明该蚜具有分化出不同生物型的潜力。但目前对麦长管蚜不同寄主来源克隆之间遗传分化的研究还不是特别充分,关于该虫生物型分化和地理分布的研究极其有限,而该虫生物型分化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更是空白。本研究使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中国9个省
学位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molestaBusck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严重危害仁果类和核果类果树。第1代和第2代幼虫危害桃树、油桃和李树等果树的幼芽,之后转移至梨园和苹果园进行为害,第3代和第4代幼虫主要以果肉为食,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转移寄主危害习性。有研究发现,寄主植物挥发物组分的变化是引起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梨小食心虫可以通过敏锐的嗅觉系统感知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物成分来识别寄主。梨小食心虫
以几丁质酶活力测定以及菌丝体生长情况作为测定指标,对培养基碳源和氮源进行了筛选,经过正交试验得出Z01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Z菌株对甜叶菊斑枯病的致病菌Septoria steviae有很好的拮抗作用.菌株在几丁质培养基上产生较大的水解圈,发酵液经过离心、提纯后测量几丁质酶的活性以及蛋白质的含量,发现Z具有较高的酶活,几丁质酶能水解真菌细胞壁从而有效抑制其生长,在平板上抑制致病菌Septoria
学位
传统营养学认为蛋白质营养即氨基酸营养,而蛋白饲料在消化过程中氨基酸释放规律影响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以往研究仅仅考虑了氨基酸静态的组成及比例,而忽略了蛋白饲料在消化过程中氨基酸的动态释放规律,明确这一规律对于提高蛋白饲料利用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研究表明,蛋白饲料的理化性质与其蛋白消化率有直接关系,但与蛋白消化过程中氨基酸动态释放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猪胃、胰蛋白酶消化10种不同蛋白质饲料,
学位
在高度集约化的奶牛场中,奶牛经常遭受代谢紊乱的困扰,导致氧化应激和牛奶异味。为探讨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与乳成分及代谢物(血清和乳汁)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了22头早期泌乳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收集早上9:00的牛奶测定乳成分,代谢物并进行风味评分。通过尾静脉采血并分析血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丙二醛,MDA),胰岛素和代谢物
学位
绵羊种群规模的扩增速度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而在种群扩增过程中,公羊所发挥的作用是在某种意义上起决定性的。但对绵羊繁殖性能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母羊方面,而对公羊繁殖性能的特别是生精性能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4,RBP4)是唯一一类能够在血液中运转视黄醇的载体蛋白,在协助视黄醇发挥生理作用中至关重要,与动物繁殖性能密切联系。近年来,RBP4常常
近年来铜在工业、农用化学品的广泛应用,以及饲料高铜导致的动物排泄物的污染,会造成环境中铜含量升高。此外,高铜经土壤,水源富集于动植物体内,导致人类膳食中存在铜超标的风险。环境和饮食中的铜水平升高,可能是影响人类生殖健康的潜在风险。尽管很多学者已证实高铜对机体健康存在影响,但高铜对雌性生殖健康的影响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此外,高铜饮食是否为子代生殖健康埋下隐患,亦尚未可知。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本
学位
因为所处的生理阶段不同,猪对饲粮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研究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与能量的利用规律,对实现降氮减排的精准饲养和分阶段饲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试验以30kg和60kg两个生理阶段的松辽黑猪为试验对象,利用开放式呼吸测热室,采用饲养试验、代谢试验与呼吸试验结合的方法,系统测定了30kg和60kg两个生理阶段松辽黑猪对饲粮能量的利用规律,为精准饲养与分阶段饲养提供支撑
学位
随着养殖业集约化程度逐渐增加,传统发情鉴定方法耗时费力,效率难以提升,严重制约了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定时输精技术通过对母牛同期排卵技术处理,跨越了母牛发情鉴定环节,但仍未获得理想的受胎率。为提高定时输精技术效率,提高受胎率,本研究探究了同期排卵处理母牛体温和活动量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同期排卵技术的处理效果,期望能指导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优化,推动奶牛养殖业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  本
学位
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油脂来源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大豆中有许多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的开发与利用。其中大豆球蛋白(Glycinin)是一种大豆抗原蛋白中热稳定性能较高的致敏蛋白,能引起幼龄动物腹泻,动物机体的消化肠道被破坏尤其是小肠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降低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但是大豆抗原蛋白在仔猪等幼龄家畜中的抗营养作用机制及安全的阈值尚未明确,为了使大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