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城市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快速集聚,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城市盲目扩张、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开展城市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推动城市用地集约高效利用、缓解日益凸显的城市用地供需矛盾迫在眉睫。本文在梳理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辨析相关概念、内涵,结合《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进行甄别与筛选,运用集对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形成了城市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框架。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从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三个方面评价了城市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内居住功能区、商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好。南北向秦淮河沿岸和百家湖沿岸居住功能区较为成熟,配套设施完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百家湖片区的商业功能区得益于规模化的商圈和大量的居住人口,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工业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较为均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的功能区多受建筑物老旧、地块闲置、现状规划差异影响。(2)研究区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最优状态贴近度较好。三个系统中,最贴近最优状态的是土地利用程度;最远离最优状态的是土地利用强度。应注重全区整体土地利用强度的提升。(3)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变化连续,且呈现区域性特点,主要是由于不同功能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4)利用集对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充分运用评价指标信息,系统地描述了评价目标与不同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同一性、差异性、对立性以及贴近度,测算得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实证分析表明本文构建的理论框架能有效地反映城市用地集约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旅游产品开发作为旅游文化产业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WWW)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数据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而表格作为一种简洁有效的数据信息表达方式,在各种领域的Web页中都用得十分广泛。
我国传媒的集团化发展至今已有十个年头,这当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问题的存在。所以,在问题激化之前及时指出问题所在、抓住问题的症结并积极予以正确的解决,对未来传媒集团
农地使用权和租赁与农业投资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的热点问题。随着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同时耕种这两类土地:自家地和转入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农地流转
一、风风从内生的观点,在《内经》中尚未见有明确论述。《内经》所谓内风一证,是“入房汗出中风”,是使内而受风,并非由内而生风,仍属外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亦非论风
针对单轨直形穿梭车RGV(Rail Guided Vehicle)的动态调度策略,以单位周期8 h内加工数目最多为目标,分别对一道、两道工序及故障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粒子群
大规模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的支撑各种应用,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库,实现有效的
本文在 Zhang 和 Zou(1998)与 Lin 和 Liu(2000)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中国1986—2002年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效应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我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自2002年以来,地处陕南土石山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商南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学位
瞿秋白的新闻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即苏俄时期、中共“三大”前后和主编《热血日报》和《红色中华》为代表的报刊等三个阶段。中共“三大”前后是瞿秋白新闻思想积淀和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