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被动裂谷盆地的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的研究区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海外最大的勘探项目——苏丹Muglad盆地的1/2/4区和6区以及3/7区的Melut盆地.通过对中非剪切带的构造演化史、盆地发育特征和沉积充填层序的对比分析后,提出苏丹裂谷盆地群在白垩纪以来经历了走滑、伸展、挤压和反转复合应力场形成的被动裂谷盆地,三期裂谷斜向叠置.早白垩世的伸展和裂陷作用最强,占盆地三期总伸展量的50~70%.被动裂谷的性质,决定了早白垩世只发育一个完整的粗-细-粗的沉积旋回和一套优质烃源岩.受三期裂谷作用的影响,低地温梯度导致晚期生烃、晚期成藏和油气跨时代聚集的独特成藏机理.生储盖配置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上十分复杂.盖层的质量受到中非剪切带的明显控制,近中非剪切带的油藏以重油藏为主,揭示了生物降解作用是油藏中原油比重和酸值高的主要原因;而远离中非剪切带的地区则以常规油藏为主.确定了不同储集层的有效钻探深度下限,确保了所发现的油田全部为高产油田.将同裂谷期边界断层的生长划分为两种模式,新提出边界断层的连锁对含油气系统的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三种划分含油气系统的方法.提出了裂谷型含油气系统的进一步分类方案,这对裂谷盆地的勘探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次建立了苏丹被动裂谷盆地的成藏模式——裂谷发育期构造调节带与主力成藏组合的之间的偶合性,创立了调节带形成大油田的模式.多期裂谷的叠置导致早期的背斜构造破碎成若干断块,决定了白垩系以反向断块圈闭为主,古近系以背斜圈闭为主.从区域上揭示了不同裂谷盆地间圈闭类型的差异,为制定勘探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该文研究,首次建立了苏丹被动裂谷盆地的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对苏丹3大项目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Melut盆地发现5亿t的整装大油田,桶油发现成本仅0.25美元/桶.在海外第一次建立的被动裂谷盆地高效、低成本发现大油田的配套理论和技术方法,丰富和发展了裂谷盆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海内外同类盆地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海绵动物化石是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中优势分子之一,分异度很高,对其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海绵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还有助于寒武纪早期的古环境和古生态方面的了解。 本篇
当通过粘贴式光纤传感器测量基体应变时,胶黏剂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粘接层的应变传递,从而影响FBG应变测量结果。所以选择合适的胶黏剂对光纤光栅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的意
该论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是:1、对海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概念及理论进行了疏理、归纳,界定了海外石油开发投资、海外石油开发投资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的概念,作为该论文展开的前
该文分别对二恶英类物质在土壤中污染水平及在土壤中的吸附、淋溶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中国土壤中二恶英污染数据的匮乏,该文应用改进的二恶英分析测试技术对不同地区土壤的二
《沉积模拟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以濮阳凹陷白庙气田为例》一文在详细调研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沉积模拟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开展沉积模拟研
温地水环境具有空间异质性、整体性、复杂性、脆弱性等特点,传统的系统工程方法和经典的控制论技术无法解决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受控制和决策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
本文就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和外缘沿海拉斯曼丘陵地区基岩的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龄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格罗夫山地区的两个基岩剖面中,位置较高的样品的l0Be和26Al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始新世轮藻植物群摘要王启飞卢辉楠研究员指导苏北盆地为中国东部陆相中、新生代大型油气盆地之一,面积约35000km2.盆地内中、新生界沉积厚度大,为多旋回
本文记述了难逃泥潭龙(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新的幼年标本以及4件中国南方的窃蛋龙类新材料,并且对兽脚类恐龙个体发育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和初步研究。  难逃泥潭龙是发
地层是地史时期地球各种自然节律的综合记录,任何一种地层学方法研究的都是地层特征和属性的一个方面,难于全面反映地球演化的自然规律,因此充分利用地层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