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证据的应用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tigern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间电子商务的日益频繁,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电子数据证据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证据体系产生了冲击以及引发诸多纠纷。电子数据证据是法学和技术学科的交叉领域,它不同于传统证据类型,自身特征也更加鲜明。众所周知,科技的日新月异必然会对现有的法律制度产生冲击,作为法律与现代技术的交叉领域,二者的有机结合还需要一定的研究。2013年1月正式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和《民事诉讼法修正案》都将电子数据证据纳入到证据体系中,《民事诉讼法》第63条第5款新增了电子数据这一证据种类,这就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电子数据的法定证据地位。作为一种新兴的证据其在大众的观念中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尽管理论界对电子数据证据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由于电子数据证据有别于其他传统证据类型,对其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适用、与其他证据类型相比对案件证明力的大小等问题尚无给出明确答案。而目前我国对电子数据证据并没有完整系统的规定,专门的证据立法仍是空白。因此有关电子数据证据的立法尚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目前解决电子数据证据问题依然任重道远。本文在借鉴、吸收国外在该领域立法研究的部分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立法和司法现状,试着针对电子数据证据有别于传统证据的特点,对电子数据证据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包含引言在内,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简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电子数据证据概述。主要阐述基本理论问题,介绍电子数据证据的概念的界定和特征,以及常见的电子数据种类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对适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简要评析。第三部分,国外关于电子数据证据的立法及应用。主要阐述国外电子数据证据的立法和应用概况,对两大法系的代表国家分别进行了介绍和比较。第四部分,我国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证据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针对电子数据证据在收集、举证、质证、认证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首先分析我国电子数据证据收集的原则、主体、程序,并归纳在司法实践中该环节的不足之处;在举证和质证方面,对举证的原则和方式,以及举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在质证方面,笔者赞同建立“辅助专家证人制度”,以解决我国在质证上面临的技术困境;在审查和认证环节,也是司法实践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对审查和认定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我国司法实践在此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证据相关制度的完善。主要分析我国电子数据证据完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其应用的各环节提出了完善的构想。结论部分对本文概括总结。
其他文献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况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有重大影响,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绿色旅游。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旅游必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本文运用博弈论对绿色旅游中各个博弈主体的相互关系进
宗祧承继是宗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界对明清宗族继承问题研究已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越继和降继,则甚少涉及。先贤们对徽州宗族社会有诸多理想性的描述,然而这些描
近年来,伴随着金融危机的远去,国际国内银行业开始了重新洗牌,竞争力度不断加大,部分银行没有经受住危机的考验,被市场所淘汰,有的银行抓住了机会,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在激烈的行业
作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纽带,银行保险有效弥补了银行产品单一,保险公司不能让消费者完全摒除偏见的缺憾,使得二者可以在产品上相互补充,业务上相互渗透,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创新获利研究中,独占性问题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现有文献对于独占性机制的内部机理以及独占性如何影响商业模式设计并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针对这一现象,以江苏省200家典
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河北省委省政府也提出提前一到两年提前完成国家提出的目标。从国家现阶段的国情和河北省
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组成来看,中小企业依然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
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设计缺陷是当前科研腐败的一大成因,具体体现在科研资源配置、内外部监管、绩效评价与问责机制3个层面。以科技计划经费腐败治理为切入点,从立法完善、管理
<正> 目前,有关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在评价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信誉等级时,不论何种企业,使用同一个指标体系: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