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平庸”之路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庸之恶”是现代道德哲学不断关注的概念,它深刻地指出了人在无反思能力下可能参与不道德行为的一种普遍性。平庸者以“平庸”作为道德良知推卸的面具,以此来逃避良知的谴责和道德的审视,“平庸之恶”有着令人渴望回避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沉重,走在教育前线的新任教师,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成长与拼搏,适应与超越,徘徊与挣扎、欢乐与痛苦构成了教师人生的真实境遇。面对教育生活的复杂性,本研究立足于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生活中的常规情境,通过近距离地观察这些情景,了解新任教师常态的内心世界、精神风貌和道德现状,探究“平庸之恶”在学校体制中的运行逻辑,分析教师个人日常行为与“平庸之恶”之间的联系。本研究将新任教师视为一个道德主体,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和观察,从新任教师Z所在的S小学环境和其日常的教育实践出发,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外部环境线”:即Z所处的学校制度环境和学校中的人文氛围,包括领导的权力文化和同事的办公室文化,探析学校制度运行的现实问题,审视教师在学校制度中的道德境况。第二条是“个体行动线”,即在具体的体制环境和人文氛围中,新任教师在涉及平庸恶的问题上如何选择、如何行动,其行动背后有着怎样的意识动机和行为逻辑。本文由绪论和正文五章构成。绪论对研究缘起和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设计进行说明和介绍;正文部分有五章,前三章是对实际境遇中教师平庸之恶的现状呈现,从客观角度描述了初步入教师岗位的Z在其教育实践中的经历,以及面对具体教育情境中的平庸之恶,Z的复杂反应和选择;第四章走向原因分析,从Z的实际现状中探析导致其道德渐渐隐退的原因;第五章从制度伦理的重塑和个人德性的觉醒两方面,尝试对教师走出平庸之恶的路径进行探寻。通过对Z的研究与追踪,笔者发现平庸、无思弱化了Z个人的道德操守和底线意识。导致Z平庸之过的原因,一方面有制度环境的影响,体制中的壁垒增加了Z主动反思的难处;另一面也有Z以体制为依附放弃道德反思的个人缘由,道德的隐退使得Z在体制面前自我矮化,觉得个人在体制面前无能为力,很多时候往往把责任全部归结到体制上。因此,走出“平庸之恶”的路径探寻一方面需要对外在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一方面需要教师内在德性的觉醒。
其他文献
对老油田开发层系的重新评价与补充勘探 ,是增加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红岗构造是一个典型的长轴背斜构造 ,地层发育较全 ,具备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因此
初一作文训练重点是写人的文章,怎样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呢?我的做法是多层点染,凸显人物性格。一、多种描写手法综合运用,为人物描写增色文章《王几何》描写了一位搞笑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食品安全环节众多,加上陈旧的监管模式逐渐跟不上新时代食品安全的发展需要,导致我国食品安全在生产、加工、运输、存储等环节,都不断有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因此,如何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利用社会共治的视角和思路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对于实现守护好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文对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目前对松材线虫病的病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松材线虫是惟一病原,另一种认为病原为松材线虫和细菌两种生物.对于松材线虫的致病
石墨烯因拥有极高的强度和卓越的导电导热性能而被认为是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的最佳强化相,但石墨烯均匀分散在铜基体中的难度大和石墨烯与铜的界面结合性能差是石墨烯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制备上的两大难题。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法结合气氛烧结制备了不同石墨烯含量的石墨烯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XPS、SEM和TEM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石墨烯/Cu复合粉及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元素成分、晶体结构和相结构,
大涌口水闸重建工程位于中珠联围干堤上,是一座集防潮、防咸、排洪、供水为一体的大(1)型水利工程。该工程属重建工程,工程区地基为深厚淤泥层,为解决建筑物基础承载力不足、沉
湘西地区是湖南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3个州市的统称,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是我国长江经济带最重要的生态防护屏障。该地区虽然植被和矿产
IPO抑价是指股票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低于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而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着显著的IPO抑价现象。IPO抑价是新股定价效率低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能力不足的体现。股票发
论文所谓“柳州方言”和“昆明方言”分别指通行于柳州市区、昆明市区的汉语方言,它们都隶属于西南官话。文章以柳州方言和昆明方言的语音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方言学、实验语音学与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做更加全面深入的探究。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研究方法及发音人信息。第二章至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构建了一个更为全面的方言语音研究模式。第二章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