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水合物分解及自保护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区发现了一种可以直接燃烧的固体物质,这种物质俗称“可燃冰”,在地质上称为天然气水合物,它是由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与水作用生成的一种非化学计量的、外观似冰的笼形包合物。   据保守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的有机碳总量是现有地球化石燃料总碳量的2倍多。然而,如果水合物开采不当,则可能引发严重的海洋地质灾害,并加剧全球温室效应。人类文明对清洁能源的渴望促使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开发、水合物对环境和气候的可能影响、相关的水合物利用技术都给予高度关注,上述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对水合物分解动力学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本文着重于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探讨结构I型甲烷水合物晶体的分解及自保护效应的过程和机理。   探讨了结构I型甲烷水合物晶体结构失稳的微观特征,并提出了一系列MD模拟中甲烷水合物结构失稳的评价指标,这对水合物形成和分解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考察了不同晶穴占有率对结构I型甲烷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晶穴占有率越高,水合物的稳定能力越强。   考察了结构I型甲烷水合物的主相分解过程,并探讨了水合物主相分解的可能机理。认为甲烷水合物的主相分解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主体分子(H2O分子)的扩散,由此造成晶格的扭曲变形,进而导致晶穴发生破裂。第二步是CH4分子的扩散,CH4分子从破碎的晶穴中逃逸出来,并逐渐发生聚集。其中,第一步为水合物分解过程的控制步骤。该机理描述在分子水平上佐证了Kim等人的假说。   考察了不同温度下气-固相界面处甲烷水合物的分解过程,对水合物自保护效应的产生机理提出了新观点。研究发现,在甲烷水合物的分解过程中,水合物表面将形成一层“准液膜”,准液膜的存在对H2O分子和CH4分子的法向扩散形成传质阻力,抑制了CH4分子向气相的扩散过程,致使水合物的分解速率随之降低,从而产生自保护效应。当温度低于水的冰点时,准液膜中H2O分子的“似晶”程度较高,水合物的自保护效应较明显。当温度高于水的冰点时,自保护效应明显减弱。
其他文献
通过添加环氧树脂作为大分子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讨论了水性聚氨酯的配方及工艺条件对最终乳液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预聚体合成过程中的动力学影响因素。在小试实验的基
本文共分两篇,以可靠性理论为指导,以过程测量控制系统为对象,根据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计算机集成过程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底层测控系统的可靠性建模、分析、设计
(R)-四氢噻吩-3-醇,是制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硫培南的重要手性中间体。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四氢噻吩-3-酮是一条高效绿色合成(R)-四氢噻吩-3-醇的途径。但是由于底物四氢噻吩-3-酮
行为抉择(Decision Making)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过程。其中,风险抉择(Risk Decision Making)是抉择者对抉择对象可获得的收益条件和可能出现的概率做出判断,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权
会议
金属载体的热容小,热导率高,可以提高在汽车冷启动时催化剂的加热速率,从而提高冷启动时对尾气的净化效果,本文以金属载体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金属载体上活性涂层的制备技术以及
本文对5-甲基-7-叔丁基-3-(4-甲氧基苯基)-3氢-苯并呋喃-2-酮(ANBF2)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第一步成环缩合反应最佳反应时间为Thr,催化剂与原料摩尔比为X,收率达到Yl;对
先进的脱硫脱硝技术要求污染物脱除效率高,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和废水后处理问题。可再生干法催化法被认为是较先进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V2O5/AC催化剂由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