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村土壤溶解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及环境效应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TRE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简称DOC)是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不稳定、易分解、易氧化等特性和对环境的敏感性而成为全球碳循环的研究热点,同时它对开展土壤养分迁移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乃至污染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实际意义。为了解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中溶解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变化、溶解有机碳对土壤中营养元素释放供给特征及岩溶过程的作用,本文以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潮田乡毛村的石灰土和红壤为研究对象,对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中的溶解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进行研究,为今后相关的研究及岩溶区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野外监测及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野外监测:在由泥盆系融县组灰岩(D3r)发育成的石灰土和含铁砂页岩(D2l)发育的红壤区,其植被类型近似的部位选取两个点,作剖面并埋自制的CO2管和石灰岩标准试片,每月2次测定土壤CO2浓度、土壤呼吸、含水量、pH等,并取土样分析测定DOC、DON、微生物量碳、氮及N、P、K、Ca、Mg的含量;每3个月换取试片测定溶蚀率,监测时间为期一年。室内模拟试验:采用浓度为0.25mmol/L的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甲酸、乙酸、柠檬酸、乳酸、丙酮酸及直径为0.45-1mm的石灰岩颗粒在自制的装置内进行淋溶试验,整个试验过程在25℃室温下进行。研究结果:1.岩溶区土壤由于土壤pH偏碱,DOC中的酸性组分被分解,土壤中的Fe、Al氧化物、氢氧化物对DOC的吸附量减少;有机质中的胡敏酸含量较高,可以与土壤中高含量的钙镁离子结合形成难溶化合物,使得石灰土DOC含量远低于非岩溶区的含量。酸性土DOC含量为石灰土的6.6-8.3倍。两处DOC含量在秋季都达到最高值,在冬季或春季含量最低;在空间分布上都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2. DOC的年季节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9-10月中,气温还较高,降雨量少,植物凋落物增多,DOC含量在一年中最高;(2)11月-12月中,土壤有机质增加,但气温迅速降低,微生物活性随之降低,DOC含量下降;(3)12月底-4月,前期即12月至次年2月,DOC浓度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3-4月份气温回升,降雨频繁,生物复苏,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转化为DOC,加上植物根系分泌物增多,土壤中DOC含量迅速增加;(4)5-8月,高温多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及DOC转化为CO2释放出来,部分DOC则在降雨量大的时候随水淋失,土壤中DOC总含量不高。3.温度、土壤含水量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来影响土壤DOC的含量。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土壤中DOC含量都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合
其他文献
百合属(Lilium L.)植物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是一类颇具观赏价值的球根花卉植物。本研究以收集到的秦巴山区及其毗邻地区的28个百合类群为研究材料,通过核型分析、巢式方
2012年2月28日,以“新材料与装备制造”为主题的“技术创新企业发展”论坛开幕式在江苏省江阴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常委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专门
美国红枫(Acerrubrum)属槭树科槭属,原产于美国东北部,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是目前最流行的彩色绿化观赏树种之一,苗木需求量大。因此,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美国红枫优良品种进行快速
白腐菌分泌的酶类具有降解木质素的特性,这些酶类主要包括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漆酶(Laccase,Lac)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Peroxidase,LiP)等。MnP在生物
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建筑与城乡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是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世界著名建筑学家与城乡规划学家.他创建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建立了以人
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角度探究了装置艺术家鲍勃·威尔楚仑在创造与实践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人与自然的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实践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以及人在实践过
毛壳菌(Chaetomium spp.)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生物防治菌,对植物病原菌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它和其它生物防治菌一样对化学杀菌剂敏感,无法和化学杀菌剂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共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是楝科香椿属的多年生落叶乔木,在我国它是一种重要的木本蔬菜,主要食用它的嫩叶和嫩芽,其味道鲜美,香气浓郁,营养价值高。但是当前很多地方还是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体色变异(红色和绿色)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现象,揭示其体色的转换机制对该类害虫的防控和测报具有潜在意义。本文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