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16-19世纪中叶)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ise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明清时期间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为题,目的是将明中叶至清中叶的外国白银内流问题,放在1600年至1840年中国与当时世界经济联系的视野来进行观察,并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角度对流转于中国的外银作用作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在这一研究课题中,考察外银怎样流入国内、流入国内的白银数量固然重要,但仅仅停留于此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看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和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由于历史的整体多于部分的总和,每一个部分不仅受到其他部分的影响,而且还取决于在整个世界体系中发生了什么。我们无法理解和预测出当欧洲和美洲发生的一些事会在亚洲发生什么反应,反之,我们也无法想象源于某一处的事件是否会影响其它的任何地区,这就是整个世界系统的动态和结构的影响。外银的大规模输入主要有三个渠道,即以马尼拉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与美洲白银的涌入;以长崎为中心的中日贸易与日本白银的入华;以澳门为中心的西洋贸易与外银的内流。那个历史时期,西班牙大帆船、中国海船、日本商船穿梭往返于太平洋、大西洋、黄海和南中国海,构成了规模宏大的丝茶白银贸易的全球商业网络。并因此有种类繁多的外国白银流入中国。明清两代,中国与日本通过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两种方式,从日本输入了大量的白银。日本的白银主要通过三大渠道输入的:第一条渠道,是自16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由葡萄牙人控制的澳门与中国、日本的转口贸易;其次就是自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日本的贸易;第三条渠道,中国与日本的直接贸易,包括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明中叶以后的民间海上贸易。面对外国白银的大量涌入,朝野上下意见相左,有以王象乾、侯恂、吕维祺等为代表的抵制外银、强化中央财政的主张,认为只有通过国家的安排与调配,才能应对因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有以张溥、宋应星、顾炎武、黄宗羲、陆世仪等为代表的以外银济钱顺应商品经济的议论,他们肯定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地位,同时强调民间经济力量的重要性,以银的大量应用弥补铜钱的不足,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有以蒋臣、冯梦龙、陈子龙、为代表的折中货币策略,认为国家与民间力量同样重要,两者相互为用才能解决银贵钱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外国白银在国内急需白银形势下的大量流入,无疑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长江、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经济程度高的地区更具有推动作用,在当时的商品流通领域中,可见到外国白银已被广泛使用,由于其重量易定、便于携带,在商贸活动中几有取代原有国产白银的趋势,并对国内机制币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对外银的旺盛需求拉动了丝茶产地商品经济的成熟、推动了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并因此促成实力强大的海商阶层,可以说,当时中国已经深深卷入世界经济贸易圈中了,成为全球化经济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药典,也是时方代表著作之一,其中所载方剂很多直到今天仍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本课题力图通过对全书补益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对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教学改革中凸显了其先锋意义。传统重预设式的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九军一四五师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英雄部队,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二师,是东北我军成立最早的一个独立师。该师长期跟随主力纵队作战
挤密桩、静压桩、沉管桩等具有挤密、挤土效应的施工方法是国内外工程界最常用的和最有效的常规地基处理方法,这些施工技术可以更好地改良土质,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人们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也正逐步加深。新的物理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将“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课程目标之一,强调使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导致大量重金属废水的产生,这些废水若直接向水体排放,会对局部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受到诸
石材传统开采法,一般从上而下,逐层采荒,原地切割整形,机械起吊装车和清方排渣。这种方式矿山基建工程量大,包括:上山公路,顶部土石方剥离工程,因而基建工程时间长、投资大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使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制造模式,制造联盟的概念应运而生。目前虚拟组织和合弄制造是制造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两种模式在制造合作模
在电网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一直是其重点。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其中设备资产的管理是众所周知的难点。虽然很多电力企业已经采用信息系统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