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栽培措施对油菜资源利用和产量影响机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油菜生产面临现有栽培技术与资源配置互作潜力挖掘不充分,资源利用率低、投入高、效益低等问题,研究不同栽培措施下油菜温、光、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规律以及响应机制。本研究于2018-2021三年度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设置了三个单因素试验:供试品种选用华油杂62(常规高产)和华油杂158(优质高油)两个油菜品种,设计三个播期梯度S1(早播9月20日)、S2(适播10月1日)、S3(晚播10月10日);三个氮肥梯度N1(低氮120kg hm-2)、N2(适氮240kg hm-2、N3(高氮360kg hm-2);三个密度梯度D1(低密30×10~4株hm-2)、D2(适密45×10~4株hm-2)、D3(高密60×10~4株hm-2),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品质形成,温、光、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地下部的根系构型,生长激素、氮代谢酶及地上部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C、N代谢相关酶活性等。解析不同栽培模式下资源利用差异形成机制及差异形成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油菜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优化油菜种植模式,最终实现油菜资源高效利用和丰产优质,本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个试验中,适时播种(S2)、增施氮肥(N3)、提高种植密度(D3)均有利于提高油菜光、温、水、肥资源的吸收利用并实现产量和产油量的提升。其中S2对比S1、S3分别增产3.6%-12.3%、23.1%-38.3%,N3对比N2、N1分别增产9.5%-37.8%、27.1%-49.2%,D3对比D1、D2分别增产10.8%-18.3%,3.8%-8.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改变分别通过影响油菜积温生产效率、光能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达到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2)推迟播期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播期推迟,油菜生育期缩短,有效积温、有效积温利用率逐渐下降,油菜苗期根系生长相关激素IAA、ABA含量下降,SA、CTK含量先升后降,而由于S1播种期内降雨量较大,ABA的合成增多,导致侧根发生多但短,主根下扎不够深,从薹期开始根系表型及氮代谢酶活性均表现为S2>S1>S3。对地上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叶片上,S2对比S1和S3,叶片碳氮代谢酶:Ru BP羧化酶、FBP、SPS及GS、GOGAT酶活性上升,叶片碳氮代谢水平提高,糖类物质和蛋白质大量合成,促进叶片的生长。S2条件下薹期至角果期冠层截光率、叶面积指数及叶片光合性能均高于S1和S3,叶片中更多的光合产物通过一系列的转化运输到籽粒中,促进了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单株产量的增长,最终提高了产量。S2处理中叶片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早晚播,植株内积温的累积有利于叶片中葡萄糖的合成,促进籽粒脂质代谢,提高籽粒的含油率。因此,适时播种(S2)能够使油菜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全生育期积温生产效率,对油菜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优化有积极作用。(3)增施氮肥对油菜地上部及地下部均有一定的影响。增施氮肥,根系生长相关激素IAA、SA含量增加,ABA、CTK含量下降,促进侧根发生,抑制主根的生长;同时根系氮代谢相关酶NR、GOGAT活性升高,根系伤流量及其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转运,植株各部位氮素含量均升高。根系的吸收能力增强对地上部有很大的正反馈作用,植株拥有更多的叶片数和更大的光合叶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更多的光能截获还增强了叶片碳代谢相关酶Ru BP羧化酶、FBP酶及氮代谢相关酶GS、GOGAT酶的活性,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光合产物增加。光能利用率提升有助于‘源’增加的同时促进‘库’的增大,油菜角果层厚度、单株角果数、千粒重显著增加,籽粒产量提高,但过多的光能吸收抑制了油菜角果和叶片的SPS酶活性,种子含油率下降。但产量的提升远远弥补了含油率降低带来的产油量损失,因此,在适宜油菜生长的范围内增施氮肥,提高植株的光能利用率,有利于油菜的增产增效。(4)增加密度对油菜地上部及地下部均有一定的影响。增加密度扩大了群体根系表型的空间结构,SA含量增加,氮代谢相关酶NR、GS活性上升,根系伤流量和氨基酸含量随之上升,从而促进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增加。增加密度后,叶片GS、GOGAT酶活性上升,促进了氮素营养的吸收转化,提高了油菜各部位氮素含量,进一步提升了油菜氮肥利用效率。群体结构优化带来的提升作用远远高于密植给个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群体叶片数、LAI和冠层截光率的增加,在促进‘源’提升的同时提高了‘库’容量,群体角果数增加后,产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增加了籽粒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对油体的形成不利从而降低了籽粒的含油率,但实际产量的提高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产油量,因此,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来提高油菜氮肥利用效率,达到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升大有作为。
其他文献
蛋白质是稻米中第二大类贮藏物质,其含量和组分对蒸煮食味品质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夜间温度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于2020-2021年进行盆栽试验。其中2020年种植10个水稻品种,旨在比较不同品种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和蒸煮食味品质对夜间温度的响应差异。基于2020年试验结果,2021年选取稻米蛋白质含量对夜间温度响应不同的4个水稻品种,包括甬优494
学位
稻虾种养属于稻田综合种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将水稻生产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的结合起来,因其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提高农业产出、提升农民收益的重要农业推广模式。然而,由于农户对小龙虾产量的盲目追求,加大了饲料等外来物料的投入;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增加,环境污染风险加剧。因此,规范小龙虾投食管理,明确投食对水稻、小龙虾产量、稻田环境N含量(水体、土壤)、氮素利用率、饲料中氮素的转化与与流向的
学位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其中稻麦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是稻麦轮作模式之一,该区域小麦种植面积较大,但是由于复杂气候及土壤因素带来的单产限制,造成该地区产量潜力难以发挥出来。本区域小麦单产水平和籽粒品质较低,严重限制了本地区小麦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该地区适应性较强的品种进行密度和氮肥运筹的栽培试验,来探究本区域气候和种植模式下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间产量和品质差异的生理机制,揭示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
学位
铁(Fe)是生物体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其铁营养水平与人类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育成了富铁品系“罗田红米”,并采用叶面喷施FeSO4方法促进了该红米和普通稻9311的糙米铁含量增加,最大增幅达150%,但所涉及的籽粒铁富集调节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继续“罗田红米”、9311品种为材料,采取盆栽种植并在孕穗期、抽穗期进行叶面喷施0.1%FeSO4处理,研究灌浆籽粒的铁储存
学位
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和生物能源制造等,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变体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材料,探究其突变机理有助于解析基因功能及其参与的网络调控。本研究对实验室前期鉴定到的与隐性叶色黄化(yellow leaf,yl)突变体和显性生长衰弱(Weaky)突变体有关的候选基因GRMZM2G095254(命名为yl基因)进行研究。通
学位
工业大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之一,黑龙江、云南、山西、安徽等是工业大麻的主要种植区,这些省份铜矿丰富,耕地土壤存在铜尾矿污染风险;工业大麻有较强的耐铜性和较高的生物量,可代替粮食作物在铜污染土壤上种植,但高浓度铜影响工业大麻生长发育,探究如何增强铜耐性具有重要意义。水杨酸(SA)能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本研究采用铜敏感品种云麻1号(我国育成的第一个工业大麻品种),探究外源SA浸种对铜胁迫下工业大
学位
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O.violaceus)的种子油中由于富含两类双羟基超长链脂肪酸(内布拉斯加脂肪酸,7,18-OH-24:1Δ15,武汉脂肪酸,7,18-OH-24:2Δ15,21)从而具有极耐高温的润滑性能。为了更好的理解双羟基脂肪酸的合成代谢通路及其在种子储存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在中国安徽黄山挖掘了同样富含双羟基脂肪酸的诸葛菜的近缘种心叶诸
学位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其播种面积与产量均位居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首。但玉米起源于热带地区,属于喜温植物,萌发期与苗期遭遇低温胁迫会影响种子萌发以及幼苗根、茎、叶的生长发育,影响最终产量,因此挖掘玉米冷响应的关键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多样性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对冷胁迫条件下萌发期和苗期的低温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评估了不同材料的耐冷性;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与萌发期和苗期耐冷表型显著
学位
我国西南玉米产区属于中国玉米主产区,在保障中国玉米供应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西南地区缺乏本土突破性品种,玉米品种更新迭代速度缓慢,导致该地区玉米单产停滞不前。玉米单交种DN98×Q4(惠民306)和DN98×Q4-2(云单25)在我国西南地区表现良好,但产量、收获期含水量、株高、穗位高、籽粒脱水、生育期等性状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实验以12份南美玉米群体(P1-P12)为供体材料,以D
学位
翻译后修饰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类泛素小蛋白修饰物(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是一种关键的翻译后修饰蛋白,其对底物蛋白的SUMO化修饰调控了植物的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开花期以及抵抗环境胁迫和病原体的入侵等。然而,在甘蓝型油菜中,SUMO化修饰系统中的基因功能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SUMO化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