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内生菌参与茶氨酸合成代谢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sc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因富含多种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且具有独特的风味特征而广受消费者喜爱,其中茶氨酸的特异性积累已成为目前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公开报道的有关茶树体内茶氨酸合成的基因只有茶氨酸合成酶(CsTSl)。内生菌参与寄主体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在其它植物中已被多次报道。茶树中存在着丰富的内生菌,但其在茶树体内茶氨酸合成代谢中的作用尚不明晰。因此,本研究以茶树不同品种组培苗为试材,在分离、鉴定茶树内生菌的基础上,初步探究了其合成茶氨酸的能力及合成机制,以及茶树体内和茶树内生菌中γ-谷氨酰基转肽酶基因(γ-GG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TS/GS)在茶氨酸合成代谢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茶树品种“舒茶早”、“乌牛早”、“龙井43”、“云抗10号”和油茶品种“长林4号”的无菌组培苗为试材,从中分离得到茶与油茶内生菌。形态学及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四个茶树品种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均属于罗丹诺杆菌科藤黄杆菌属细菌(Rhodanobacteraceae Luteibacter spp.),而油茶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属于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2、分别将茶树不同品种“舒茶早”、“乌牛早”、“龙井43”、“云抗10号”中分离得到的混合内生菌CsE-SCZm、CsE-WNZm、CsE-LJm、CsE-YKm,及油茶品种“长林4号”中分离得到的混合内生菌CoE-CLm进行体外培养,在外源添加终浓度为20 mM谷氨酰胺和20 mM盐酸乙胺后,持续培养7天。结果表明:CsE-WNZm培养物中茶氨酸的总产生量为 6.45 mg/L,其次 CsE-SCZm 为 4.87mg/L,CsE-LJm 为 4.18 mg/L,CsE-YKm为3.73 mg/L。以CsE-SCZm为例,进一步检测该内生菌所合成茶氨酸的胞外分泌效率,结果表明:内生菌所合成的茶氨酸,90%以上可被自主分泌到细胞外。而油茶内生混合菌CoE-CLm的培养液和菌体中,无论是否添加底物,均未检测到茶氨酸的产生。3、茶树及其内生菌GGT和GS(TS)的克隆、异源表达及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内生菌菌株中CsE7和CsE8中所获基因CsE7GGT和CsE8GGT体外表达的重组蛋白rCsE7GGT和rCsE8GGT,以20 mM谷氨酰胺和50 mM盐酸乙胺为底物的体外酶活力分别为431.86μkat/μg和299.17 μkat/μg,而茶树CsGGT2和CsGGT4体外重组蛋白rCsGGT2和rCsGGT4的酶活力分别是1.36μkat/μg和0.94μka/μg。数据显示:内生菌rCsE7GGT体外酶活力分别是茶树rCsGGT2和rCsGGT4的317.54倍和459.43倍,内生菌rCsE8GGT体外酶活力分别是茶树rCsGGT2和rCsGGT4的219.98倍和311.64倍。以茶树CsTS1为对照,体外重组蛋白rCsTS1的酶活为0.80μkat/μg,内生菌中谷氨酰胺合成酶CsE7GS和CsE8GS的体外重组蛋白rCsE7GS和rCsE8GS,以20 mM谷氨酸和50 mM盐酸乙胺为底物的体外酶活力分别为0.33 μkat/μg和0.49μkat/μg。数据显示内生菌的CsE7GS和CsE8GS也具有体外转化谷氨酸和盐酸乙胺为L-茶氨酸的能力,但酶活力均低于茶树体内CsTS1的酶活力。4、以茶树内生菌菌株CsE7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树内生菌将谷氨酰胺和不同氨基酸转化为茶氨酸的能力。结果表明:菌株CsE7对赖氨酸的转化效率最高(31.87μg/L),约是包括丙氨酸(9.67μg/L)在内的其他氨基酸的3倍左右。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烤烟生育前期土壤有机氮矿化率较低,不能满足烤烟对氮的吸收这一问题,从黔西植烟土壤中筛选出氮代谢优势微生物制成复合菌剂,分别在黔西、威宁两地探究了原位与异位
近年来海洋溢油事件频繁发生,伴随产生的石油污染成为近海岸国家面临一项严峻的环境问题。研究表明石油中总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98%为烷基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地增长,促进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流动和聚集。西宁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其人口密度和地域空间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内地及周边州县的外来人口前来务工。由于现在国家出台了不限户籍异地就学的政策,可以保障外地的孩子正常接受义务教育,加上年轻的一代外出务工时更倾向于将孩子带在身边。于是随迁子女群体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扩大不断壮大,而学校作为儿童时期第二个重要成长场所,学校适应的好
短时交通流预测能够帮助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完成对交通的诱导与控制,减少城市拥堵程度、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高预测效果是该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本文选择交叉口区域路段为预测路段,预测方法选择深度学习理论中具有长期“记忆”能力的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确定模型输入数据的构造形式,为此对交通流的时空特性分别作出分析:时
作为一种有限资源,土地的合理利用一直是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然而随着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土地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粗放利用、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土地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成为部分地区发展的桎梏。因此,亟需进一步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其土地综合利用绩效进行实证测度,据此探索进一步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水平的
利用9对nSSR引物和3对cpSSR引物,对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秋茄纯林和秋茄+白骨壤林的秋茄种群进行遗传结构、繁育系统、基因流和空间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1)纯
伴随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购买力的提升,全球汽车的数量大幅增加,随之出现了诸如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众多问题,由此出现了无人驾驶的研究热潮。在高等级无人驾驶车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全面适应极其复杂环境状态的情况下,针对大型公园观光游览、码头港口的货物搬运等特定场景下既定路径下的无人驾驶市场非常广阔。针对于此,本文建立了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与车辆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开发了环境
由驾驶疲劳引发的事故常会导致重大人身伤害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在人-车-路复杂的动态系统中,驾驶疲劳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初对驾驶疲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驾驶人的睡眠节律、生理特性等内部因素,对道路环境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单调环境与驾驶疲劳之间的关系,分析驾驶员在单调环境下疲劳程度的变化规律,采用脑电仪、眼动仪等仪器在G109格尔木-青藏沿线开展自然驾驶实验,获取驾驶员的生、心理数据、驾驶行为数据及
近年来,因多智能体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控制理论角度对多智能体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正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通过对
非贯通节理岩体是岩体工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地质体。非贯通节理岩体的破坏通常是由节理扩展和岩桥破坏共同组成,整体的破坏特征表现为原生节理和自节理端部扩展的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