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禄丁“机械绘画”的物化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生产与发展,当今人们越来越享受机械带来的便利并依赖各种机械化为我们创造的财富,然而自古以来的传统手工性绘画也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艺术家通过操控机械来进行绘画的方式随着机械化社会的到来应运而生。在中国,同样有利用机械来绘画的艺术家,例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孟禄丁,孟禄丁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主张“破”和“过程”的艺术观念,“破”即打破,例如打破原本的绘画方式,思维方式等,故孟禄丁抛弃了传统的手工性绘画,转向“机械绘画”。笔者通过大量阅读孟禄丁与他人的访谈,发现艺术家所说的“过程”即人生追求艺术过程,作画本身过程。故孟禄丁选择了可以运动的“机械绘画”。例如孟禄丁《元速》系列绘画在形态上实际就是个圆圈,但它是通过机器的一种物理性来体现速度的张力与物化关系,视觉上自然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孟禄丁的抽象绘画作品中“物化”特征包含着两方面,一是通过绘画工具呈现出来的视觉“物化”,另一种则是孟禄丁与绘画工具的物我互化,融合为一的精神层面的“物化”观念。孟禄丁特殊的视觉语言下是对中国抽象绘画的精神表达。笔者对孟禄丁的艺术观念有部分浅显的认识,故本文从视觉角度和文化观念角度对孟禄丁的“机械绘画”作品中的“物化”形象、创作方式以及观念表达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关于“机械绘画”的阐释及孟禄丁“机械绘画”的物化成因:第一小节简要讨论关于“机械绘画”与物化的概念阐释,第二小节通过对信息全球化下艺术的探讨厘清中国当代绘画中“机械绘画”的界定及成因;第二部分,孟禄丁“机械绘画”方式的物化转变:分别从孟禄丁1985年创作的《在新时代——亚当与夏娃的启示》一幅载入美术史册的创作性绘画,以及从2006年至今一直在探索的《元速》系列绘画来简要阐述孟禄丁绘画方式的转变和创作观念的变化;第三部分,孟禄丁“机械绘画”的物化表现:此章第一小节首先细化何为“物化”,其次分析艺术家、机械装置、绘画作品三者的“物化”关系,第二小节分析孟禄丁“机械绘画”中的中国元素,从孟禄丁关于抽象绘画中的中国符号的表达,到颜料这一物质的“物化”来分析孟禄丁关于《朱砂》绘画作品中的“物化”及“中国性”表现;第四部分,对孟禄丁“机械绘画”作品表现的再思考:分别从孟禄丁“机械绘画”方式的当代价值和对笔者的启示两个小节来简要说明。
其他文献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占据着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戏剧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将文学、音乐、舞蹈等因素巧妙融合,成为人们回顾历史、了解社会、展现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其重要性,学习戏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面对戏剧教学首先要明确的是“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活跃于英美文坛的新批评派,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套戏剧鉴赏理论,真正做到教会学生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政治文明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这一政党制度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与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坚定政党制度自信,是坚定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
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合理的、反省的思维。作为高阶思维之一,批判性思维强调反复质疑与思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母语教材是指用母语所编写的,且用来学习母语的教材。通过母语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有效提升思维水平。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事关学生独立思考与评判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而母语教材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依托。所以,在母语教材的编写中应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作为承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载体的文化创意街区,在政府支持与政策支撑下,建成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时代更新与社会进步,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早期建设的文化创意街区丧失街区活力,逐渐被人们遗忘。而文化创意街区活力丧失主要是由于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许多街区的建设是“复制品”,缺失内涵底蕴,或是在初期建成后,缺少后期的深化建设,又失去了政府支撑等情况,导致许多文化创意街
在建设法治中国,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背景下,为把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设立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进而明确了八年级下册作为法治教育专册(以下称“法治专册”),意义非凡。本册教材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宪法内容为逻辑,共设置了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义务、人民当家作主、崇尚法治精神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又细化为课、框、目,它们之间从结构上或层层递进,或承上启下,从内容上或由现象到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终生发展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还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重要路径。在初中阶段,学生需牢固掌握记叙文写作技能,并且中考试卷多偏向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考察,但在现实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因缺乏细致观察和写作兴趣被动地进行写作,教师也未深入开掘基于读写结合的生活化写作案例,导致学生记叙文写作成绩常常不理想。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
阅读教学,不只是为了给学生传授阅读知识,更是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统编版教材将阅读选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种不同的课文类型在教学中自然有着不一样的定位和功能。精读课文主要是学生知识与方法的习得之处,通过对文本的精细研读,让学生能了解与单元语文要素相关的理论知识;略读课文则是运用理论的实践场所,是为了让学生将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知识等,在略读课文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得以迁移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材也不断变革。由于古诗文承载着丰富的知识,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对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继承弘扬中华优秀古代文化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最新出版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重明显增加,这也对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古代文化常识不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而且对解读古诗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系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目前,语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是一门综合的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观,每一个中国公民都需要从中找到学习的真谛,培养个人的素养以及责任感。维吾尔族作为新疆传统且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必不可少,因为他们是未来新疆各项建设的中坚力量,提高他们的爱国意识,反对分裂主义,为促进国家经济稳定,促进新疆地区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
课堂教学过渡语是教学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教学的衔接和连贯,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语言行为规范》一书中提到,教师的口语应该“富有条理感和层次感”。这对课堂过渡语的设计和使用提出了要求。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提到,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这启发我们依据不同的文本体裁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过渡语。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