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与动态可视化

来源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测量仪器的不断改进,测绘技术的不断演化,变形监测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前大型桥梁的建设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旧的桥梁仍在使用,但是越来越老化,新的桥梁又在建设,这也使得大型桥梁的变形监测工作更为繁重,意义也更为重要。而以往传统的大桥变形监测工作采用的仪器与监测方案,已经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本文研究了当前最新仪器的长处及不足,针对桥梁变形监测的特点,提出新的变形监测方法,并开发了实时监测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面向对象的数据组织方法。针对数据仅用EXCEL进行存放,没有丝毫系统性可言,作者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数据库形式对数据进行组织。提出了以工作空间来统一管理各个部分的数据文件,并且建立了各个部位的数据格式。使数据的存放更为合理,查看以及存取更为方便,并且更符合事物的规律。 2.测量机器人的使用。由于当前人工使用普通全站仪进行大桥主跨的三维监测与主塔的摆动监测,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监测现状。因此作者采用了新型的更智能监测仪器以及相应的监测方案。结合新型的测量机器人,设计出一套实时监测方案,开发了相应的实时监测系统,由于当前监测单位的客观原因,此方案还不能在实际中进行应用,但是笔者在另一个工程实际中进行了实验。证实了实时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并极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3.空间物体的三维可视化。结合了当前工程方面的需求,总结了当前的沉降曲线方法的不足之处,比较了当今的三维引擎的特点,把OpenGL应用到大桥的监测成果三维显示中,利用了OpenGL的渲染功能,加载监测数据显示空间物体三维动态变形的仿真情况。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功能,可以通过点选物体某个部位,以及对物体进行放大,旋转,以此来具体查看各个部分的变形情况。 4.实现三维漫游。在系统三维空间中,当键盘或是鼠标进行操作时,对操作的角度距离进行响应,通过对视口的坐标系进行三维变换计算出视口的位置以及方向,实现虚拟三维中的实时动态漫游。 5.桥梁沉降的变形预测。说明了当前桥梁变形监测的变形预测缺失的情况,对当前流行的预测方法进行了分别的介绍,并且对它们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提出采用灰色模型来对当前的沉降变形进行预测。灰色模型特别适用于数据序列不长的变形数据预测。通过桥梁的主塔实测数据,检验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证明了用灰色模型来进行桥梁变形预测是确实可行的。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日益重视,学术领域呈现多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地需要高效、全面、方便的学术信息。因此
对小麦面粉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初步QTL定位,可以为小麦品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研究以花培3号和漯麦4号构建的209个DH系为材料,对膨胀势、谷蛋白溶涨指数、溶剂保持力(一年两点试验),揉混参数(三年两点试验)共13个品质参数进行测定和相关分析,然后利用该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13个品质参数进行QTL定位。结果如下:(1)
本文研究了一类带有限缓冲区的多Open-Shop型生产线协调生产计划问题。在生产情况调研和对生产计划问题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上下游生产线产品关联结构,并以此结构为研
高层建筑无动力逃逸链梯是一种高层建筑内人群遇到紧急状况时安全疏散的通道。其性能是否达标至关重要,逃逸链梯出厂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性能测试,以确保逃逸链梯工作可靠性。
在遥感图像中,特征提取不仅可以提取出重要的地理信息,还可以为识别地物,空间分析等提供线索和参考。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是进行遥感图像自动识别的关键技术,因此开展遥感图像的特
今天的中国百姓除去银行存款和债券买卖,有了更多的投资方式可以选择。我们对金融、资本、股票甚至期货等众多概念也逐渐有所了解。而事实上,能够真正利用这些工具来进行理财的
详细地讨论了一种基于FRMX96实时操作系统的电力数据终端,重点叙述了系统通信规程,并介绍了FRMX96的编程方法,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A power data terminal ba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一直以来地震的预测预报都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众所周知,地震发生前普遍存在热红外辐射异常现象,而
模型预测控制发展至今,线性系统的预测控制理论已经比较成熟了,并且可以有效的处理带有约束的系统、优化求解目标,使得在线计算量足够小,广泛的应用于工业过程中,但是,实际上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电磁场对低温下生物生态影响的机理研究”。在细胞/组织/溶液低温保存中,“胞内冰”和“胞外冰”是导致其低温损伤的直接原因。该项目思路是应用电磁场来抑制细胞/组织/溶液冷冻过程中产生的冰晶,最终寻求一种新的生物体低温保存方法。在该项目的研究中,需要一套能实时监测并记录生物电介质在冷冻过程中由极化和相变引起的宏观量的变化的装置,以用来研究电磁场和温度变化对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