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骨癌痛模型中吗啡对MOR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来源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li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骨癌痛模型的建立及疼痛行为学评估[目的]评价在雌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胫骨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清洁级雌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癌痛组(n=6)。将含有 15μl 1x105/ml 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悬液注入右后肢胫骨平台下1cm左右的骨髓腔内制备骨癌痛模型,于建模当天、建模后第3、6、9、12、14天分别检测大鼠的体重、使用疼痛行为学测量机械痛阈值,建模第14天后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验证。[结果]本部分研究发现使用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能成功制备SD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建模第6天后各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大鼠右后肢机械痛阈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癌痛组右后肢机械痛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之下,骨癌痛组胫骨骨髓腔内破坏明显,存在骨质、骨小梁溶骨性骨质结构破坏,腔内充满大量肿瘤细胞,可见癌细胞通过破坏的骨髓腔向腔外浸润生长。[结论]使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能够成功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第二部分在骨癌痛模型中吗啡对肿瘤组织中MOR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目的]通过检测机械痛阈值来评估不同剂量的吗啡在SD大鼠骨癌痛模型中的镇痛治疗效果,并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μ阿片受体(mu opioid receptor,MOR)表达水平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初步探讨吗啡对肿瘤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雌性成年SD大鼠进行实验,使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成功建立骨癌痛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建模成功的24只SD大鼠分为3组:M0组(生理盐水(NS)对照癌痛组)8只,M1组(3mg/kg吗啡癌痛组)8只,M2组(6mg/kg吗啡癌痛组)8只,另外选择8只正常雌性成年大鼠作为C组(空白对照组)。定时于每日9:00AM进行1次腹腔注射,连续21天。实验组根据大鼠体重计算吗啡剂量,并用NS稀释至1ml体积进行腹腔注射,对照组则直接注射1ml NS。全部大鼠腹腔注射后30min后进行机械痛阈值测定,连续腹腔注射21天后将大鼠予以过量的吸入麻醉后处死,取出右后肢胫骨进行HE染色,应用Western Blot测定组织中MOR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测量组织中CD31阳性率且采用热点法计数测量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结果]1.吗啡增加了右后肢机械痛阈值:1)给药后,M1组、M2组大鼠右后肢机械痛阈值与C组接近(P>0.05);2)给药后,M1组、M2组大鼠右后肢机械痛阈值明显高于M0组(P<0.05);3)给药后,M1组大鼠右后肢机械痛阈值与M2组达到相同水平(P>0.05)。2.吗啡增加了肿瘤组织中MOR表达水平:1)M0组、M1组、M2组中肿瘤组织中MO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2)M1组、M2组中MOR的表达水平高于M0组(P<0.05);3)M2组中MOR表达水平高于M1组(P<0.05)。3.吗啡增加了肿瘤组织中MVD:1)M0组、M1组、M2组肿瘤组织中MVD明显高于C组(P<0.05);2)M1组、M2组肿瘤组织中MVD值高于M0组(P<0.05);3)M2组肿瘤组织中MVD值高于M1组(P<0.05)。[结论]在SD大鼠骨癌痛模型中,吗啡可能通过上调肿瘤组织中MOR的表达水平促进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后,是否会对脑脊液中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及这两种手术入路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模型选择已成为当代统计学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并且在多个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比如经济领域,生物医学领域和房地产等商业领域。但是在实际问题当中,面对海量数据,统计工作者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所以模型选择则成为其关键的一步。近年来,数据分析越来越热,随之而来的模型选择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模型选择方法中,需要对很多参数进行估计,若当训练数据足够多时,可以不断提高
背景:为维系长期人口增长平衡,我国的生育政策于近年逐步开放,这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生育高峰,孕妇的年龄构成也可能发生变化。这一系列变化是否会对剖宫产率、新生儿性别比例、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搜索引擎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研工作者对信息的精准性要求很高,而且他们习惯应用专业数据库检索。但是目前的国内外学术搜索引擎,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例如,国外学术搜索引擎死链率比较高,服务不稳定,对于没有订购的文章,只能显示部分内容;国内学术搜索引擎,有些需要用户注册;有些检索结果返回给用户的相关度不高,用户需要一层一层的深入寻找;大部分不能免费获取学术原文
由日本学者T.Asai和T.Yoshida提出的关于群同态个数与群阶关系的猜想是一个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本学位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我们具体建立无限循环群
电力系统利用红外诊断技术对现场拍摄的大量红外图像进行检测,将拍摄者、拍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无损嵌入到对应红外图像中进行隐藏。需要的时候将信息提取出来,可确保图像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电气设备红外图像,结合可逆信息隐藏技术,对可逆算法进行改进,用以提高电气设备红外图像的嵌入能力。基于像素值排序(Pixel-value-ordering,PVO)的可逆
目的观察双清平化方(SPHD)对代谢综合征(MS)大鼠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胰腺组织病理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及磷酸化AKT(p-AKT)、插头转录因子1(FOXO1)及磷
立体匹配技术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在三维重建、智能机器人导航、公共安全、航空勘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近几年深度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卷积神经网络在语音、文本、人脸识别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在图像特征提取方面效果甚好。本文鉴于深度学习能够提取抽象特征和自己学习的能力,决定将深度学习运用到立体匹配任务以此提高了视差图的精度。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传
目的:以赪桐的根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以下研究:1.研究赪桐根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95%乙醇部位提取液的抗炎作用,并确定抗炎作用有效部位及其作用机制;2.建
研究背景侵袭性曲霉病(IA)是重症免疫受损个体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来随着骨髓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蓬勃发展及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免疫抑制人群逐渐增多,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