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惯用语既有字面意义,又有比喻意义,在西方对英语惯用语理解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国内在这方面开展的研究并不多。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想确定惯用语理解和文章理解之间的关系,惯用语理解和语句理解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关系中谁更密切。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的方法,对文章理解技能较差小孩在文章和惯用语理解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追踪性的调查研究。研究分两个阶段:在研究的第一阶段,对文章理解水平不同的四年级学生在惯用语和句子理解任务中进行了比较。在研究的第二阶段,我们追踪研究了文章和惯用语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惯用语理解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根据理解技能较差和较好的被试(文章理解水平的因素)所给出的比喻答案、字面答案和填充选项的频率(答案类型因素)计算出一个对数线性饱和模型。这两个因素之间有重大关联(x2(2)=47.61,p<0.01)。两组在选择填充选项上并没有区别。(2)在对数线性饱和模型中,对象-提高(文章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被试和没有提高的被试)之间有一个因子,对象-答案类别(比喻答案、字面答案和填充选项)和时间(阶段Ⅰ和阶段Ⅱ)之间有两个因子。这项分析显示答案的类别与时间因子(X2(2)=27.4,p<0.001)及提高因子(X2(2)=12.6,p<0.01)之间有重要关联。(3)对阶段Ⅱ选择比喻答案的百分比进行多层线性回归分析,在阶段Ⅰ语句理解控制着惯用语理解的方差为14.5%,考虑到了文章理解技能的提高,其进一步的方差为13.4%。为了分别考虑语句理解技能和文章理解技能的作用,进行了第二次的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文章理解技能提高的方差为16.9%,考虑到语句理解技能的提高,其进一步的方差为11.1%。结果表明:(1)具有不同阅读理解技能的四年级学生在解释形象表达的能力上有所不同:理解技能较好的学生更喜欢比喻释义,而理解技能较差的学生则更喜欢字面释义。(2)在文章理解能力方面有所提高的小孩,惯用语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而句子理解能力的提高甚微。比较后显示:与句子理解比较,文章的理解与惯用语的理解联系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