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活瓣补片应用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生存分析及可手术性讨论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e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先天性心脏病在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仍然是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特别是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外科手术后仍然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远期不良预后。而单向活瓣补片技术可减轻右心压力,减少围术期右心衰的风险。但是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且关于采用单向活瓣补片的可手术性讨论较少。对于“手术边缘”的患者,能否采用单向活瓣技术以降低死亡率和远期不良预后,在什么临界指标下采用单向活瓣技术预后较好,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患者在生活质量上是否有所改善,这些问题还未被探讨。本研究旨在讨论单向活瓣技术在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以及术后较长时间内的生存状态以及应用单向活瓣补片的可手术范围。第一部分 单向活瓣补片和普通补片在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疗效对比及生存分析目的:对于通过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及预后生存分析,得出相关临床数据,评估预后效果。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计划和合理安排围手术期的治疗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进行外科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患者70例,其中采用普通补片患者46例,采用单向活瓣补片患者24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LVEF、肺动脉收缩压、血红蛋白、动脉血氧饱和、动脉血氧分压、右室径、右房大小、心胸比、心功能分级。术中手术时间、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心脏外科ICU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术后右心衰或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院内复查肺动脉压、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分析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并对该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诊方法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胡盛寿关于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疗效评估表及本医院情况将随访患者分为:优、良、差和死亡四种情况,具体方法见表1.2,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曲线及优良状态下生存曲线的差异性。从围手术期疗效及预后生存状态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两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普通补片组与单向活瓣补片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性:经过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心脏外科ICU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院内复查肺动脉压、术后右心衰或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性别、年龄、肺动脉收缩压、动脉氧饱和、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氧分压、右室径、右房大小、心胸比、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随访情况评估,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手术方式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性,得出单向活瓣组术后1-5年生存曲线与普通补片的生存曲线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活瓣组术后1-5年优良状态生存曲线与普通补片优良状态生存曲线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单项活瓣补片是一种廉价、易于构建、降低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方法。2.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患者,单向活瓣补片是一种有效降低远期死亡率和改善患者生活状态的方法。第二部分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的可手术性讨论目的:探讨关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关于血流动力学的可手术性范围,指导临床治疗和术后随访。方法: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24例,同期因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PVR)过高或对肺血管扩张试验不敏感不能手术的室间隔缺损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通过对比性别、年龄、血红蛋白、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力、LVEF、术前心功能(NYHA)、PVR、PVRI、肺血管扩张试验后PVRI下降比、随访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诊方法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相结合,根据第一部分预后评估表定义患者预后状态,并将应用单向活瓣补片的患者根据文献以及本组患者基本情况以肺血管阻力(PVR)和肺血管扩张试验后PVRI下降比进行分组讨论,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分别对比各组之间以及各组与对照组(未手术组)优良状态下的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之间生存曲线的差异性。结果:单向活瓣补片手术患者和未手术患者院内临床数据对比:经过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两组性别、年龄、血红蛋白、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力、术前心功能(NYHA)、PVR、PVRI、肺血管扩张试验后PVRI下降比、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VEF有统计学差异(P<0.05)。整理之后将患者以PVR分为≤10WoodU组、10-15WoodU组、≥15WoodU组。分别绘制不同组别的生存曲线,比较各组之间生存曲线的差异性,发现PVR≤10WoodU组和>10WoodU组的生存曲线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VR≤10WoodU组与对照组(未手术组)生存曲线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个分组之间进行对比,PVR≤10WoodU与10-15WoodU组和≥15WoodU组分别相比生存曲线有统计学差异(P<0.05),10-15WoodU组、≥15WoodU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这两组生存曲线与对照组(未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上,将肺血管扩张试验PVRI下降比分为PVRI下降比≥0.20组、PVRI下降比0.15-0.20组、PVRI-降比≤0.15组。肺血管扩张试验后PVRI下降比≥0.20组与PVRI下降比<0.20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PVRI下降比≥0.20组与对照组(未手术组)生存曲线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分组之间进行对比,肺血管扩张试验后PVRI下降比≥0.20组与PVRI下降比≤0.15组、PVRI下降比0.15-0.20组分别相比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PVRI下降比≤0.15组、PVRI下降比0.15-0.20组的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异(P>0.05);且PVRI下降比0.15-0.20组和PVRI下降比≤0.15组分别与对照组(未手术组)生存曲线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即使术后存活但不能达到使患者延长寿命及改善生活质量,手术就不能称之为有益的,当PVR大于10woodU时,使用单向活瓣补片也难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需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疗水平进行制定个体化诊治方式。2.对于本组患者,是否能用肺血管扩张试验后PVRI下降比≥0.20作为评估改善预后状态的“临界值”,还有待验证。
其他文献
近年来,虽然辅助生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有5%~11%的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中出现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关注这部分患者是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键。RIF的病因复杂,可能涉及配子或胚胎质量及其发育潜能、宫腔环境、免疫因素和血栓前状态
学位
针对就地FA测试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M2M的FA通信测试系统。对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原理和通信模式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智能电网发展对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具体要求和馈线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主要功能结构。阐述了集中控制架构、去中心控制架构和分布式控制架构的特点,说明分布式控制架构的优势。对馈线自动化通信测试体系提出了具体的结构要求,并对就地馈线自动化系统通信,提出了机器对机器的通信方式,说明了DNP
期刊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发现糜烂型及网纹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相关的代谢生物标志物,分别构建出糜烂型及网纹型OLP的诊断模型,为今后预测临床分型变化及早期诊断方面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将代谢物与基因表达进行关联分析,从基因与代谢层面揭示OLP的病理网络途径,为下一步OLP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53人,包含50名糜烂
学位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治疗中危老年主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主动脉瓣狭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其中TAVR手术患者27例(TAVR组),正中开胸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手术患者45例(SAVR组)。研究了二组病人的基线情况、术中评价和围术期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术前基线资料及术前评估数据均无统
学位
作为当下最为热门的线上政务服务平台,政务微信不断产生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文件记录。政务微信归档便是把这些具有凭证、情报、参考、经济等价值的政务微信文件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的过程。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趋势下,政务微信归档对于满足公众需求、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于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政务微信归档研究。全文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一是分析我国政务微信归档的现
学位
背景与目的:椭圆形根管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形态结构的复杂性、镍钛器械预备的局限性,机械预备无法完善地清理根管系统内感染。因此,在椭圆形根管的根管治疗中,根管冲洗策略的选择尤为重要。根管冲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根管冲洗的化学作用、机械作用。其中,冲洗的化学效果受到冲洗剂的影响;冲洗的机械效果与冲洗方式的激活原理有关。因此,根管冲洗剂和根管冲洗方式是根管冲洗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评估MTA
学位
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男性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列首位,女性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列第二位,而死亡率则均列于首位,与以往数据相比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不足是导致肺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6%的病人在确诊后5年内死亡;只有15%的病人在确诊时病变局限,这些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达50%。因此要提高病人生存率就必须重视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现随着医学影像学
学位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围手术期的血清代谢组学变化以及变化的代谢物与OS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UHPLC-Q-Orbitrap HRMS)获取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103例OSCC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指纹图谱。
学位
背景和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好发于唇颊侧黏膜、舌前2/3、口底、磨牙后区、上下颌牙龈及硬腭等部位,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鳞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口腔鳞癌的发病人群逐步年轻化。早期口腔鳞癌患者通过单一治疗即可获得较理想的预后,然而超半数
学位
背景近年来受大气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肺部疾病。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对于防止肺癌的发展仍然很重要,也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重要方式。肺结节是肺癌早期的影像学表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通过自动化学习,分析肺部结节的核心影像学特征,最终得出肺部结节恶性概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降低恶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