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二氧化硅膜的制备及其分离特性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膜由于具有机械强度高,耐污染性强,化学性能稳等特点,特别适合应用于需要高温高压和强酸碱处理操作的分离操作过程。而孔径处于2-50nm之间的介孔无机膜由于孔径分布范围窄,对分离物的选择性强,分离效率高,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性等特点。因此,更成为无机膜家族的“新宠”。   本文选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方式制备介孔SiO2膜,对介孔材料MCM-41的合成以及多孔陶瓷片载体上介孔SiO2膜的制备、表征、成膜机理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介孔 SiO2材料MCM-41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试验以TEOS和CTAB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模板法合成MCM-41,通过SXRD、TG/DSC、FT-IR、SEM、等温N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介孔氧化硅材料MCM-41进行验证与表征。结果表明:以模板法制得的介孔氧化硅MCM-41为具有周期性排列的二维六方结构的SBA巧型介孔材料的结构,孔径分布很窄,材料的N2吸附一脱附等温线呈现第Ⅳ型吸附曲线类型,合成的材料确为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337.5㎡/g,平均孔径为10nm。   2、介孔 SiO2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以自制MCM-41作为填料物质,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方式制备介孔SiO2膜。用一定浓度的SG-Si902的甲苯溶液对陶瓷片基膜进行浸泡预处理,使附着其上的溶胶-凝胶涂层膜面完整平滑连续形成一层稳定的功能层。将制备好的SiO2溶胶采用真空抽滤浸涂辅助工艺涂覆在多孔陶瓷片上,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和高温焙烧制备担载介孔SiO2膜。制成膜孔径主要分布在8~12nm,平均孔径为10nm(支撑体孔径为320nm)。纯水通量为234L/(㎡·h),对PEG20000,BSA67000和葡聚糖(100000)的截留率分别为37%、68%和96%。   3、自制介孔SiO2膜对糖汁脱色分离效果的研究。   研究了自制介孔SiO2膜对糖汁的脱色分离效果,对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如脱色温度,操作时间,操作压力,进行了考察优化了最佳脱色操作条件。最佳的脱色工艺条件为75℃,0.3Mpa,采用3~5m/s错流速率,脱色60min,膜对糖汁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经介孔膜脱色后的清汁在空气中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采用物理与化学清洗相结合的方法,对污染膜进行冲洗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清洗效果。清洗后,膜的分离效果基本能够恢复至92%以上,并在400min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纤维素硫酸酯(Cellulose Sulfate,CS)是纤维素的硫酸酯化产物,是一类具有抗菌、抗凝血、抗病毒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硫酸酯多糖。目前制备纤维素硫酸酯的方法所得产物的硫酸取代度
“锐楠在家吗?我临时有事出去一趟,可不可以帮忙带一下小豆豆?”时阿姨又来找我带孩子了.我欣喜地迎上去,行了一个礼:“保证完成任务!”rn时阿姨走后,我让小豆豆和我一块写作
期刊
变速箱的换挡力特性是考核车辆换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汽车机械式变速箱台架实验,模拟产品在汽车运动中的工作环境,测量换挡实验过程中换挡力和换挡位移等参数,讨论换挡力
基于DSP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国内外自动控制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TI公司TMS320DM6437处理器为核心,采用瑞泰公司推出的ICETEK-DM6437-B评估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00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急诊治疗的160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急诊手
金属、非金属的结构部件在长期运行中材料属性将会产生改变,严重时会造成结构失效损毁,引起设备安全事故。因此在保证设备正常、安全工作的情况下对各部分构件材料状态进行有效
冷凝传热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提高冷凝传热效率能够有效节约能源资源。冷凝过程中,超疏水表面上的液滴合并弹跳现象使滴状冷凝的液滴脱离模式突破了依赖重力诱导的局限,极大地加快了表面液滴更新频率,从而强化传热。但液滴合并弹跳发生的条件比较苛刻,且其合并尺寸、弹跳速度等对最终的液滴脱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强化液滴合并弹跳的方法对提高传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凹曲面结构对液滴合并弹跳的影响
学位
酒精工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中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以来在各行各业被广泛应用。近年来一些不利因素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酒精行业的发展,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的配套污水处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气控制技术的持续优化完善,电气控制系统在诸多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普及应用,发挥出显著应用效用.但在电气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受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