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对撞机上重味强子的产生性质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基本组成粒子—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由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来描述。在高能物理中,重味强子产生和衰变性质的研究是人们认识强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研究微扰QCD和非微扰QCD理论的一个重要平台。无论是理论物理学家还是实验物理学家都对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这使重味强子的研究成为当前高能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利用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理论(PQCD)研究两种不同类型的重味强子Bs介子和Ξbc重子的强产生性质。   本文系统研究了B(*)s介子在固定味道数方案(FFNS)和考虑质量效应的变味道数方案(GM-VFNS)下的强产生性质。在强子对撞环境下,FFNS认为在强子内部的部分子分布中轻部分子(胶子和轻夸克)的分布是占主要的,对应的强产生硬子过程只需考虑胶子-胶子熔合过程和轻的夸克-反夸克湮灭过程等;而GM-VFNS则认为在强子内部除了轻部分子以外,还需考虑重夸克成分的贡献。不管是在那种方案下,对B(*)s介子强产生贡献最大者是胶子-胶子熔合机制。我们首先在FFNS下完成了胶子-胶子熔合机制子过程g+g→B(*)s+6+-s的处理(α4s阶),并给出B(*)s介子在强子对撞机TEVATRON和LHC上强产生截面。然后进一步考虑了GM-VFNS下,B(*)s介子在胶子-胶子熔合机制和重夸克(主要是外禀b夸克)机制下的产生情况,适当处理两种机制所存在的双重计算问题。结果表明,B(*)s介子在强子对撞机TEVATRON和LHC上都有可观的产生截面。另外,我们还比较了两种方案下,B(*)s介子的产生性质。结果表明,虽然在小横动量区域,两者区别较大,但在大横动量pT的区域,两种方案的预言基本一致。   同时,我们定量研究了强子对撞机TEVATRON和LHC上B(*)s介子强产生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确定性。理论估算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包括B(*)s介子束缚态参量,如衰变常数fB,组成夸克质量以及Bs介子质量ms、mb和MB1;部分子分布函数;跑动耦合常数αs;因子化标度Q2等。计算结果表明:s夸克质量对截面的影响较大,ms每增加0.1GeV,相应的B(*)s介子产生截面减少80%-100%;而b夸克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mb每增加0.1GeV,相应的B(*)s介子产生截面改变10%左右。部分子分布函数和因子化标度引起的变化为1/5到1/3的范围。为给实验模拟B(*)s介子强产生提供有效参考,我们还给出了各种实际截断条件下强子对撞机TEVATRON和LHC上B(*)s介子强产生微分截面分布,并讨论了各种运动学截断对强产生总截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考虑到重子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MC上的产生和观测前景,本文系统研究了Ξbc重子强产生性质,并给出了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质心能量分别为1/2S=7 TeV和1/2(S)=14 TeV时,Ξbc重子强产生总截面数值以及各种微分截面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LHC质心能量为1/2(S)=7 TeV,Ξbc重子横动量截断和快度截断分别为PT>4.0 GeV和|y|<1.5的条件下,LHC上每年约产生1.7×107个Ξbc重子事例;而当质心能量进一步提升到1/2(S)=14TeV,同时亮度也提高的情况下,在相同的截断条件下,每年约会产生3.5×109个Ξbc重子事例。我们还给出了LHC上三个主要的探测器CMS、ATLAS和LHCb在各自的实验环境下,Ξbs重子的四个diqark态(6c)-3[1S0]、(bc)6[1S0]、(6c)6[3S1]、(6c)-3[3S1]和总的强产生截面以及各自的微分截面分布,并讨论了Ξbc重子强产生过程中,各种因素带来的理论计算不确定性。   以此为基础,我们对三种双重味重子Ξcc、Ξbc和Ebb在LHC上不同质心能量下的强产生总截面及微分分布做了简单比较。结果表明在横动量截断和快度截断分别为PT>4.0 GeV和|y|<1.5的的情况下,三种重子的总截面大小关系是σΞcc>σΞbc>>σΞbb,但Ξcc、Ξbc重子的强产生总截面基本在同一个量级上,甚至在横向动量截断PT≥9.0GeV的区域,Ξbc重子的微分截面分布还大于Ξcc重子的微分截面分布。根据这些结果,可以预计双重味Ξbc重子在LHC上将会有相当可观的事例数,值得做进一步的理论与实验探讨。
其他文献
等离子体鞘层是等离子体物理中一个古老且重要的问题,最初由Langmuir在1929年对等离子体鞘层的基本特性作了阐述。至此,鞘层的基本理论已经比较完善,关于鞘层诊断已经有一些相关
近些年来,拓扑绝缘体和超导材料已经成为物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拓扑绝缘体(TIs)是体内绝缘,表面态呈现为金属导电性,表面态因受时间反演对称的保护而不易被一般杂质干扰。Bi2
不同的生活环境使世界上超过900种的蝙蝠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共有的回声定位任务使蝙蝠的声纳具有统一的共性,而生活环境的差异则会使其声纳结构产生具体的针对性,以便它
虽然2014年媒体发展没有出现爆点,但却是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都在朝着多样化方向展开,移动将是未来的主旋律。2014年已经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的媒体发
目前,铁磁薄膜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磁性数据存储到传感器或磁随机存储器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器件而言,材料的低激发态性质非常重要,当外场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新型的全固态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低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多孔陶瓷支撑型管式SOFC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开发了低成本的用于制备多孔陶瓷管的注浆成型技术,在此基础上成功制备了单电池及电堆,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为以后制备高性能的电池打下基础。本论文采用注浆成型法制备了PSZ (3mol%Y_2O_3稳定的ZrO_2
点焊是一种常见的电阻焊接,它的形成是基于两个联结部件接触面的热量。在汽车领域点焊被广泛用于连接板材。点焊的质量对整个车的结构健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发生事故
随着新一代放射性核束装置和探测设备的发展,发现了越来越多远离β-稳定线的奇特原子核,在这些原子核中表现出很多新的物理现象,如中子晕、电偶极矮共振以及传统幻数的消失和新
本文基于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框架,主要对中子晕现象和质子晕现象两个部分进行了研究。计算中通过零程的δ力考虑了对关联效应,对于奇核子采用单粒子堵塞效应,忽
目前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越来越严峻,开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迫在眉睫。太阳能作为绿色能源,取之不尽,又无污染,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到2010年,全球的太阳能电池发电总量已达到4GW,每年的增幅更是达到了30%。目前较为普及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存在成本较高,原材料消耗较大的问题,而非晶硅又存在光致衰减,其他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对环境有污染。氢化纳米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避免了前者的缺点,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