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小城书写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2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但在命名上却一直未能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与此同时,一些常常被作为乡土文学的作品却并非是纯粹的“乡土”,从某种意义上说,部分乡土作品实际上是小城文学创作。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对小城小说研究的滞后不仅导致小城文学缺乏应有的文学史地位,还导致研究界对小城文学的不够重视和阐释文学史角度的较为单一。随着社会学家对小城的关注,小城小说也逐渐被文学研究者所重视。现有的小城小说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失,在作家创作小城小说的动机、小城小说景观的呈现、小城小说创作主体的文化反思等方面都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现代作家的小城书写选择与社会文化语境、童年体验、地域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社会文化语境来讲,启蒙的需要促使作家将自己的创作眼光投向都市和乡土以外的小城镇,介于都市与乡村之间的小城镇同样承载着知识分子所需要的启蒙视野。童年经验促使启蒙知识分子选取自己所熟悉的童年经验来传达自己的启蒙思想,这就使得童年体验与现代视野交织,成为小城小说一个独特的审美视角。.与此同时,地域文化因素也决定着不同地域的小城作家呈现给读者的小城样态是不同的,这不仅从另一角度阐释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更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形态。基于小城作家的文化选择,小城小说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和审美样态,这主要由小城场景和居民群像来传达。小城场景是小城小说重要的表现视角和审美观照,透过小城景观之美来折射出小城镇人的心灵依托;渲染小城镇的生活图景透射出小城人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最本真的情感皈依。小城镇居民群像的勾画,整体上绘制出小城人在性格、生存境遇等方面的特点,并由此呈现出小城人的价值取向和生存哲学。通过对不同地域中小城的自然、社会景观和生活图景,以及小城人物群像的整合与叙述,小城作家给现代文学史塑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小城世界。小城小说呈现出的小城场景和文化景观更体现了作家的文化反思和批判。从作家的审美体验来讲,小城小说在精神和心灵上承载了作家对精神家园的回望与告别.这种矛盾的审美旨趣源于作家对传统的渴望和对现代性追求所形成的张力。从传统的角度来讲,小城是作家美好童年的回忆和淳朴民风的寄居者,但它同时也是传统陋习和国民劣根性滋生的土壤,小城作家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必然会对小城世界丑陋的一面进行批判。这种批判显现出作家本身对处于都市与乡村过渡带的小城镇的矛盾心态,既希望小城镇向现代性靠拢,又怀念着温情脉脉的传统寄托,在都市现实的洪流中完成了对小城世界的体认,却在理想与现实、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碰撞中面对小城而有了眷恋又疏离的复杂态度。小城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得到了延续。中国社会的发展促使作家继续关注小城镇,小城镇小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现代小城小说发展历史上的经验必将为当代小城小说继承。现代小城小说作家对小城镇的反思、批判和关照也必然影响着当代作家的小城文学写作。小城文学所承载的启蒙性等人文关怀将会得到延续,它对处于传统与现代张力之间小城镇的关注将在新的文化语境下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现代小城小说也将在这种思考中突显其文学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其他文献
为确定疲劳筛选评估所需的应力放大因子,依据协调共同结构规范(HCSR)疲劳筛选计算方法和流程,结合实例分析疲劳筛选计算中不同节点应力放大因子规范要求的合理性以及疲劳筛选
对形容词-名词结构进行动态识解分析,可以将其概念联结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原义—初义—洽义。名词是自主体,内含各种概念实在体和概念抽象体,可具有形式和功能两个侧面的
在现代规模化养猪业中细菌性传染病的危害十分严重。而细菌病的爆发又与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关系比病毒病更为密切,处理不当易出现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在生产实践中
农村初中生受限于信息闭塞、缺乏有效指导等原因,作文水平一直难尽如人意,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的一大心病。通过序列化训练提升农村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是一种有效方法,而
语言类型学、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等领域的大量研究显示,对于英语学习者,主语关系从句比宾语关系从句更易处理,使用更频繁,习得更简单。但以往的研究很少考虑句中名词的生命
针对船舶结构强度规范校核时对舱室空间的边界单元自动识别的需要,对有限元模型空间识别方法进行讨论,以Patran为开发平台,使用PCL语言,基于"切分拼接"的思想开发出舱室空间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教材出版必须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发展契机,实现教材出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会利益矛盾解决机制研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农村社会的经济实力得到大
图像的制作需要观者的参与才能最终完成。观者的阐释是对图像意义进行重新创造的过程。一方面,制图者的创作经验和观者的阐释视野得到超越和提升;另一方面,图像的意义得到进一步
本文从事件表征、背景描写和推理的角度探讨了转喻在叙事语篇建构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转喻是组织叙事内容、布局叙事片段的重要依据。在建构叙事语篇时,转喻主要起三个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