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颅骨配准的三维颅面复原与变形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jintao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面复原是一种对人类的颅骨进行面部容貌复原的技术,该技术以人类学、法医学、解剖学中的头骨与面貌相互关系规律为科学依据,广泛应用于考古、刑侦等领域。其中颅骨配准是计算机辅助的三维颅面复原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颅骨配准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将来颅面复原的准确性。同时,如何对复原后的三维颅面模型进行微调,即向用户提供直观与高效的编辑与变形方式,方便地修改三维人脸模型一直是增强复原颅面真实感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人们多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   本文主要以人类学关于颅骨和面貌的相关性理论为依据,在自动标定颅骨特征点的基础上将CPD(Collerent Point Drift)算法应用到颅骨自动配准中从而实现颅面复原。最后,实现了基于B样条的三维人脸模型局部变形。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三维颅骨模型获取。研究使用VIVID910扫描系统获取三维颅骨模型的步骤,并简单介绍了每个步骤,最后给出扫描结果,随后使用polyworks对扫描的数据进行拼接、融合、建网及数据的后处理(去噪、补洞),最终得到待复原颅骨模型。   2.颅骨自动配准算法。首先研究了颅骨特征点的手动和自动标定方式,提出了一种自动提取颅骨特征点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流行的颅骨配准算法,比较了这些算法的复杂性、精确性和鲁棒性后,确定了ICP和CPD作为颅骨配准的基础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颅骨配准的准确性并对缺损颅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3.三维颅面复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颅面复原的方法,确定使用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基于颅骨配准的颅面复原方法,实现了对待复原颅骨的颅面复原。   4.三维颅面模型的局部变形与编辑。研究对复原后的颅面模型进行基于B样条的交互式局部网格变形与编辑,编辑方式包括:控制点及控制网格的平移、旋转及缩放,从而得到更加真实的颅面模型。   5.系统设计与实现。结合颅面复原及变形的实际需要,开发实现了三维颅面复原及变形系统。具体实现了颅骨特征点的自动提取,颅骨自动配准,基于颅骨配准的颅面复原,三维颅面模型局部变形等。
其他文献
航拍图像是运用航空手段、遥感技术等进行拍摄的反映地表形态的数据,而作为分析手段的航拍图像处理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国防、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生态研究、城市规划等领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因为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便捷性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身份鉴别领域。常用于识别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人脸、声纹、虹膜、视网膜、掌形、签名、掌纹等。由
计算机立体显示技术能使二维平面设备展现具有深度层次的立体视觉效果,它是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一个基本的虚拟现实系统必须具备的条件。本文从立体知觉出发,研究立
词汇语义知识库是语义分析的基础,目前词汇语义知识库构建仍是基于手工的方法。本文分析了HNC、HowNet和CCD语义词典的来源、对概念的描述体系和词典的组织结构,阐述了三者在
流数据挖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序列模式,其目的是在流数据中挖掘出所有满足最小支持度的频繁序列。流数据中序列模式的挖掘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网络流量访问日志分析,w
教学的科学性依赖于对学习过程的深入理解,研究人类概念学习过程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定义性概念是具体学科教材知识的基本单位,定义性概念的学习是具体学科
2009年我国的3G网络正式在市场上投入使用,原本因2G时代网络速度缓慢而无法大规模普及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数量快速增长,很多嵌入式系统设备也向移动信息终端、应用终端转变。
现代GPU计算能力的快速增长,使得它越来越适合于大规模问题的计算。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计算设备架构)技术是一种将GPU作为数据并行计算设备的软
近年来医学技术和骨科临床医学紧密结合,极大的促进了骨科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的骨科疾病,通过医学图像处理极大程度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限元分析是
当前的社区选举活动中,选举模式的生成以人工制作为主,在短时间、大批量上会服务时,人工操作繁琐,模式制作过于耗时且易出错。因此,研究一种自动识别选票图样并自动生成选举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