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和甘草查尔酮A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侧枝敏感和交叉耐药性评价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畜禽肠胃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其中A型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类型。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在动物性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能够引发感染,导致人体气性坏疽、食物中毒等,而抗生素的滥用,也导致了严重的耐药问题,而中药作为抗生素优良的替代品,不仅有效抑制细菌病原体生长且经济环保,但目前关于中药不合理应用后,是否会产生耐药性及共耐药的风险尚不清楚,本课题首先检测两种中药单体小檗碱和甘草查尔酮A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以及与常见抗生素的体外协同抑菌,然后以中药单体诱导前后的菌株进行对比,通过细菌形态,生长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对其他抗生素共耐药、侧枝敏感及其稳定性等变化,探索可能存在的耐药表型,再结合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分析,探究在中药不合理的应用条件下,A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耐药、交叉耐药及侧枝敏感性的机制。1.中药单体和抗生素对临床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及体外联合抑菌本研究从临床上分离的102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了临床分离菌株对27种抗生素和两种中药单体的敏感性。以MIC90作为两种中药单体对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判定折点(32μg/m L(BBR)、8μg/m L(LCA))。采用棋盘法,将BBR、LCA分别与常见抗生素进行体外联合抑菌试验。经分析LCA与恩拉霉素(FICI=0.375),青霉素(FICI=0.375),利奈唑胺(FICI=0.25),头孢西丁(FICI=0.5),多西环素(FICI=0.5)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LCA与泰妙菌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吉他霉素,杆菌肽,氟苯尼考、替米考星(FICI=0.75)均具有相加作用;BBR与吉他霉素,杆菌肽、头孢西丁与喹烯酮(FICI=0.75)具有相加作用。2.中药单体诱导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侧枝敏感和交叉耐药表型为了得到不同适应/耐药程度的菌株,本研究将试验菌株与BBR、LCA在药物浓度逐渐增加的条件下进行共培养,其中BBR诱导的菌株表现对本身中药单体的耐药性,低倍耐药菌株对头孢噻呋、替米考星、恩拉霉素、喹烯酮交叉耐药,同时对庆大霉素的敏感增高。以及高倍耐药菌株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吉他霉素的高倍交叉耐药。对恩拉霉素、多西环素、喹烯酮敏感增高。诱导菌株的细菌形态表现为菌体变长、形状呈不规则状、细胞外质膜疏松。在生长的对数生长期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同时生物膜的形成能力下降。LCA诱导的菌株表现对本身中药单体适应性抗性,且容易恢复,低倍耐药菌株对头孢噻呋、喹烯酮、那西肽的产生适应性抗性并随即恢复,对四环素、恩拉霉素、多西环素的敏感性增高,高倍耐药菌株对红霉素、泰妙菌素、吉他霉素、克林霉素产生低倍的交叉耐药,对喹烯酮、四环素、那西肽产生适应性抗性并随即恢复。诱导菌株的形态表现为外膜突起或起泡细胞壁或者细胞膜破裂,形状不规则,菌体发生黏连。其生长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均没有明显的变化。3.中药单体诱导适应/耐药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基因组测序分析本研究将CVCC2030亲本菌株(A组)vs CVCC2030-BBR-3MIC诱导菌株(B组)、YS5亲本菌株(D组)vs YS5-BBR-8MIC诱导菌株(E组)、CVCC2030亲本菌株(A组)vs CVCC2030-LCA-MIC诱导菌株(C组)、YS1亲本菌株(F组)vs YS1-L CA-7MIC诱导菌株(G组)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诱导后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变化。关于耐药基因,菌株CVCC-LCA-MIC质粒上四环素的耐药基因te t A(P)、tet B(P)丢失。YS5-BBR-8MIC在染色体上关于林可胺类耐药基因lnu D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 A(P)、tet B(P)发生丢失,但在染色体上出现外排泵基因arl R;在质粒上出现了四环素耐药基因tet A(P)、tet B(P)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 Q。关于毒力基因,菌株CVCC-LCA-MIC质粒上出现bsh毒力基因。菌株YS5-BBR-8MIC毒力基因的数量增多,在染色体上出现毒力基因pfo A、BAS3109、slo;质粒上出现bsh毒力基因。4.中药单体诱导适应/耐药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将四组菌株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A vs B组中表达量发生变化的基因有424个,其中表达量增加的基因有273个,表达量减少的基因有151个;D vs E组表达量发生变化的基因有1121个,表达量增加的基因有479个,表达量减少的基因有642个;A vs C组表达量发生变化的基因有282个,其中表达量增加的基因有165个,表达量减少的基因有117个;F vs G组表达量发生变化的基因有279个,表达量增加的基因有169个,表达量减少的基因有110个。BBR诱导的菌株中关于药物外排和膜转运(mep A、opu CC、TP_0036、yvg M、ykn V、yvg L)基因的表达量增加;膜蛋白(Mpr F、cls2)、生物膜(lux S、sip W、gene538、gene536)、四环素外排yxa M等基因表达量下降。LCA诱导菌株中与药物外排(mep A、nor M、yis Q、yxa M)、生物膜(abr B、arg G、rib D、rib E、lex A)基因、四环素耐药基因tet P的表达下调;调控23S RNA甲基化(Rlm N、Rlm B、Rlm F、Rlm H、Rlm D)基因的表达上调,这些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交叉耐药和侧枝敏感有关。同时我们发现BBR诱导的菌株中关于细菌磷酸转移酶系统中相关转运基因(aga C、M6_Spy0801、man Z、ula C、gene1653、mdx G、yes O)表达量增加。LCA诱导菌株中关于硫胺素代谢的相关基因(thi S、thi E、thi G、thi C、thi D、thi M)的表达量增加,可能与适应性成本所带来的补偿性突变有关。5.中药单体诱导适应/耐药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代谢组测序分析将四组菌株的代谢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 vs B和D vs E两组中富集的显著性代谢通路的数量分别是21条、44条。其中有14条两组共富集的代谢通路,主要有蛋白质消化吸收、氨酰和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生物合成、矿物质的吸收、氨基酸(甘氨酸、半胱氨酸、β-丙氨酸和蛋氨酸等)代谢、m TOR信号通路等。低倍耐药菌株中关于ABC外膜蛋白转运、半乳糖的代谢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的代谢通路以及高倍耐药菌株中关于TCA循环、磷酸转移酶系统(PTS)、糖酵解/糖异生等代谢通路可能与交叉耐药、侧枝敏感和补偿性代谢有关。由LCA处理的A vs C和F vs G两组中富集的显著性代谢通路的数量分别是28条、48条。其中有22条两组共富集的代谢通路,主要有蛋白质消化吸收、氨酰和氨基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等)的生物合成、矿物质吸收、ABC外膜蛋白转运、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降解、氨基酸(β-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苏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氧化磷酸化、碳固定等。ABC外膜蛋白转运、氧化磷酸化以及高倍耐药菌株中出现半乳糖代谢、硫胺素代谢等可能与交叉耐药、侧枝敏感和补偿性代谢有关。
其他文献
早期断奶是集约化猪场提高母猪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断奶应激诱发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炎症损伤和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腹泻等一系列健康问题。鞣花酸(Ellagic acid,EA)和小檗碱(Berberine,BBR)具有调控肠道菌群、缓解断奶应激的效果,但两者联合使用的效果还没有研究。为了探究在断奶仔猪日粮中联合添加EA和BBR防治仔猪腹泻的效果和机制,将63头21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早期断奶仔猪
学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二维材料被理论预言或在实验上制备出来,它们可以表现出金属、半金属、半导体、绝缘体和超导等性质。它们的出现不仅满足了电子器件对材料更高的要求,并且已经成为物理、材料和化学家的关注热点。不过迄今仅有几十种二维材料被成功合成或是从其母体化合物中剥离,其中具有磁性的二维半导体结构,由于多了一个自旋自由度,在半导体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含有过渡
学位
繁殖年限指家畜具有繁殖能力或用于繁殖的年龄限度,亦称繁殖寿命,提高母畜的使用年限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高通量RNA-seq技术的发展,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的相关研究在模式动物和畜禽中成为热点,在配子发生、胎盘形成等繁殖过程中均有报道,HEIO是我们近期筛选得到的长链非编码RNA,位于6号染色体,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在卵巢中高表达。为了阐明该基因是否参与调控哺乳动物
学位
随着市场经济欣欣向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肉类市场特别是猪肉对于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大养猪企业纷纷开始肉质性状育种以及利用地方猪种进行新品种培育。楚香黑猪作为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北金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地方猪和瘦肉猪两类资源培育的黑猪新品种,有着高瘦肉率与肉质优良的特点。但毛色纯化过程中出现的黑色素瘤对楚香黑猪整体的外观一致性和市场口碑造成了影响,并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黑色素瘤作为人
学位
光谱发射率是表征材料热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在辐射测温、热辐射传输、金属冶炼、航空航天、红外隐身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体非透明材料的光谱发射率测量方面,测量了大量材料的光谱发射率数据。对于高温熔融金属、半导体以及合金材料的光谱发射率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高温熔融金属的相关数据尤其缺乏。而熔融金属的光谱发射率在特种金属材料研发、高精度在线辐射测温等领域有着重要
学位
石墨烯的成功剥离为探索二维材料打开了大门。单一的二维材料性能上难免会有些缺陷,这使得其难以跟随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将不同二维材料通过层间范德华力垂直组装形成的范德华异质结构,不仅弥补了单一二维材料的不足,还创造出新颖的特性和现象。由于不存在化学键,范德华异质结可以由完全不同的材料组合构成,并且避免了晶格失配等问题。范德华异质结与组成它的单个成分材料相比较而言,不仅在某些性能方面有所提升,还可以
学位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FIPV)引起的一种猫科动物致命性疾病。目前针对该病尚无有效疫苗。本研究通过冠状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构建了三株突变毒株,分别命名为:QS-79dnsp15、79dnsp1和79dnsp1/15,并评价其致病性和免疫保
学位
高温温度场的快速和准确测量是国防、科研和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接触式测温方法存在响应速度慢和测量效率低的问题,且难以实现温度场的测量。基于CCD(Charge-coupled Device)传感器的温度场测量方法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法,其特点是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并且可以对温度场进行分布式测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比色测温模型和彩色CCD传感器设计了高动态温度测量系统。本
学位
微结构是特征尺度与工作波长在同一个量级,且具有一定规则排列分布的结构。微结构的光学性质由材料本身以及结构形状共同决定,可以通过电磁波与微结构互相耦合作用的机理,实现对目标光学散射特性的调控。因此广泛应用于热辐射调控、传感器等领域。关于微结构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结构的设计和机理研究等方面,而关于光与微结构相互作用后空间光学散射特性的研究很少见到报道。本文针对铝基和硅基圆柱形腔体与硅基正方形腔体的微结构
学位
超表面是以亚波长为结构单元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分布的微纳结构,表现出超常的电磁特性,超材料不是自然界中本身就具有的材料,而是人工设计制作的,具有各种独特的特性,比如负磁导率或者介电常数、负折射率等。随着微纳结构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微纳结构表现出的独特的光学特性,超表面结构逐渐应用于生物传感器、慢光器件、光学调制器件等的制造。因为组成超表面的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超表面和介质超表面。传统的折射率传感器主要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