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欲在铺面结构设计中计入钢纤维混凝土卓越韧性,首先需要弄清钢纤维混凝土受弯时的本构关系,包括一次荷载作用和重复荷载作用下本构模型。目前,各钢纤维混凝土设计规范或指南中的内容已经对一次加载问题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对于重复荷载条件下的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和本构关系未有深入地涉及。本文依据试验探究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一次加载本构模型,总结了重复加载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曲性能,以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欲在铺面结构设计中计入钢纤维混凝土卓越韧性,首先需要弄清钢纤维混凝土受弯时的本构关系,包括一次荷载作用和重复荷载作用下本构模型。目前,各钢纤维混凝土设计规范或指南中的内容已经对一次加载问题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对于重复荷载条件下的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和本构关系未有深入地涉及。本文依据试验探究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一次加载本构模型,总结了重复加载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曲性能,以求为钢纤维混凝土铺面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试验发现掺入钢纤维后,混凝土的脆性特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破坏形态由原来的脆性破坏变为延性破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弯曲韧性都有提高,提高效果与钢纤维类型、掺量和成型方式有关;钢纤维类型和掺量对于四点弯曲试验荷载-挠度曲线走势特征有显著的影响,低掺量试验组会出现延伸的下降段,高掺量试验组曲线更为饱满并有应变强化现象。
通过引入与裂缝高度成正比的塑性影响区很好拟合了钢纤维混凝土小梁荷载-挠度实验曲线;比较了几种常见本构模型发现四线型和三线型I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其中,四线型最大的优势在于本构关系曲线中全面考虑了钢纤维混凝土开裂前弹性、塑性的影响,以及钢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提升和混凝土裂后韧性的提高;荷载-挠度曲线出现跌落-强化段现象,可以采用修正的四线型本构模型来模拟其荷载-挠度变化情况。给出了本构模型参数与残余强度间的回归公式。
重复荷载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梁四点弯曲试验荷载-挠度曲线包络线与一次荷载作用下的曲线接近。其荷载-挠度曲线可以分为加载段和卸载段,卸载模量和加载模量与挠度成幂函数关系,但加载段模量较卸载段模量稍小,加、卸载模量之比随着该瞬时应力比增加而减小。最后,依据重复荷载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加、卸载模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裂后的疲劳寿命预测方程。
其他文献
互通立交合流区内交通运行状况复杂,主线车辆与合流车辆两股车流交替驶入,合流车辆的换道行为往往会引起主线车辆紧急减速避让,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改善合流区交通安全的措施多为被动式防护,且针对性不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对合流区车辆进行主动安全防护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互通立交合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车路协同技术研发面向普通车辆的实时预警技术,通过向驾驶员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从而达到
深埋地下车站大断面三洞隧道结构是高速铁路隧道中出现的新型结构型式,且具有深埋、大跨、小间距和洞室群的特点。三洞隧道施工风险高,工序转换频繁、围岩应力和支护结构荷载转换复杂,尤其是不同小间距的渐变段,受多次爆破干扰,施工组织和施工控制难度极大。本文以京张八达岭地下车站三洞分离标准段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的方法对三洞隧道的受力特征、施工工法与技术、中间岩柱加固技术进行分析,取得如
城市轨道交通改善了居民的出行,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在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带来了振动噪声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外大量资料分析显示:列车在低速运行时振动和噪声主要来自轮轨系统。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而言,轮轨滚动噪声是轮轨噪声治理的重点。因此,分析和研究轮轨振动和轮轨滚动噪声,并找到其中的联系是解决问题的可靠依据。 为了探究城市轨道交通轮轨滚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和
行程时间预测是ITS技术和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dvanced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systems, ATMS)发展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管理者制定主动交通管理政策和出行者规划合理高效的出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交通流理论发展的重要理论研究方向。然而,城市道路行程时间受到交叉口信号控制、交通需求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及大量交通事件的影响而呈现出剧烈波动性和强随机性
道路交通系统是一座城市的重要骨架和支撑,交叉口是道路网络的关键节点,各类交通流在此交汇,因此存在较大的交通事故风险。深入研究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与体系,对于揭示交通安全规律,提高交通系统安全性,乃至保障我国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安全指数”的概念,从交叉口事
最新数据统计表明,我国轮胎数量已高达6.35亿条,大量堆积的废旧橡胶轮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将废旧轮胎磨成胶粉后制备改性沥青的方式,已经成为减缓环境污染并提高废旧胶粉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胶粉改性沥青可以降低交通噪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环保路面材料。 胶粉改性沥青与其他聚合物改性沥青(如SBS)相比,其粘结性能、存储稳定性能较差,大规模生产
城市公共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同时可以配合公共交通的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近年来在许多城市得到大力推广。共享单车,即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是传统公共自行车的改良形式,结合了自行车出行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摆脱了停车桩的束缚,实现了“随借随停、随借随锁”。然而,目前共享单车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本文旨在对共享单车系统的出行特征、需求规律和用户满意度等进行分析,把握系统运营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伴随着自动驾驶车辆及相关产业席卷全球的浪潮,自动驾驶车辆已成为载运工具的未来发展趋势。自动驾驶车辆不仅带来了汽车工业的革命,其在交通安全、交通效率和交通能耗三个方面也有着人工驾驶车辆无法媲美的优势。未来随着自动驾驶车辆的上路与普及,传统交通流中人、车、路、环境构成的交通系统将变成以自动驾驶车辆为主体的车、路和环境构成的交通系统,这将推动交通流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换道行为作为交通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提升城市道路安全水平,有必要全面开展交通安全研究。事故预测模型建立了事故影响因素与事故数之间的关联,在欧美等国家被广泛用于事故致因分析和事故多发路段判别。构建事故预测模型需要充足的数据基础,包括交通事故数据、道路几何特征数据以及交通运行特征数据等。美国已于2010年正式出版了道路安全手册,该手册中基于多个州的数据建立了事故预测模型
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作为连接地面道路与快速路的重要环节,驶入车流量大、车辆换道行为频繁,易造成快速路主线下游拥堵,并向快速路上游传播;同时入口匝道处排队往往会蔓延至相邻交叉口,甚至造成排队溢出,严重影响地面交叉口群的通行效率。因此,综合考虑快速路主线、入口匝道和毗邻交叉口群的协同控制对于协调快速路与地面道路相互作用关系,平衡快速路和地面道路的交通需求,提高整个混合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率有重要作用。本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