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岸近海渔业资源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x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业资源是一种处于不断更新中的可再生生物资源,正是由于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变化的特性,使它成为了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如果能够对渔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那么就能够使得渔业资源朝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然而随着人类捕捞作业的开展,渔业资源所处的海洋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同时由于人类捕捞能力的提高,渔业资源在较长时间内都是被过度开发利用的状态,渔业资源衰退情况严重。近几十年以来,中国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世界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相契合,捕捞强度日益增加,渔业资源日益衰退。在中国沿岸近海海域,海洋捕捞能力不断增加给渔业资源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沿岸近海海洋捕捞的发展也由于渔业资源的衰退而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如何减缓沿岸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推进渔业经济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希望通过沿岸近海捕捞投入要素等对沿岸近海捕捞总产量的相关度去衡量中国沿岸近海渔业资源的利用状况,从而为中国沿岸近海渔业资源利用提出政策建议与参考。本文研究对象为我国沿岸近海渔业资源的利用状况,通过探究沿岸近海捕捞投入要素、渔获物种类等与捕捞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渔业资源利用现状。渔业资源被渔业生产作业利用,渔业生产作业包括“捕捞作业”和“养殖作业”,本文仅对海洋捕捞作业进行研究,所以研究对象为我国沿岸近海捕捞生产作业即沿岸近海捕捞渔业。在进行实证分析前考虑到在实际渔业相关要素统计数据中反映沿岸近海渔业资源情况的数据缺失,使得统计数据为灰数据,以及对于本文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00-2019年仅有二十年的统计数据,并不能完全匹配满足数理统计对于不确定性抽象系统的研究条件,因此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沿岸近海渔业资源系统中各海洋捕捞投入要素对于捕捞总产量的影响作用。同时,对于所选定的六个沿岸近海捕捞投入要素计算其各自的海洋捕捞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旨在从投入——产出的经济学角度来探究沿岸近海渔业资源利用状况。通过对沿岸近海渔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中国沿岸近海海洋捕捞总产量历经了“稳步增长”、“波动中增长”和“稳步下降”三个阶段;海洋捕捞各个渔获物种类产量占比结构趋于稳定,鱼类种群在渔获物种群中占据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地位,是沿岸近海渔业资源的基础渔获物,产量占比一直为60%以上;在鱼类种群中带鱼、鳀鱼等优势鱼种占比趋于稳定,优势地位明显,主要以中上层鱼类为主,其他鱼类种群产量占比存在波动,单个鱼类种群占主要鱼类总产量的比例差距在不断缩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沿岸近海海洋捕捞投入要素与捕捞总产量之间的关联度在四个阶段(2000-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4年和2015-2019年)有着不同的结果,沿岸近海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数量在四个阶段内都是与总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投入要素,沿岸近海海洋捕捞兼业劳动力数量和沿岸近海海洋捕捞非机动渔船功率在四个阶段内与总产量关联度都较低;沿岸近海海洋捕捞渔获物种类与捕捞总产量之间关联度的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种群在四个阶段内都是与总产量关联度较高的投入要素,其次为甲壳类,而藻类和其他类则是四个阶段内与总产量关联程度较低的两个渔获物种群。通过以上现状以及实证分析结果,2019年中国沿岸近海海洋捕捞总产量已经达到近20年以来最低值,沿岸近海海洋捕捞渔获物种类产量构成比例变动趋于平稳,鱼类和甲壳类作为主要种群的优势明显,鱼类种群主要鱼种的结构比例同样趋于平稳,鳀鱼、蓝圆鲹等上、中层鱼类种群为主要鱼种具有较大的优势,证明我国沿岸近海渔业资源在整体上已经处于资源充分利用的状态。沿岸近海海洋捕捞非机动渔船数量/功率、沿岸近海海洋捕捞兼业劳动力数量等海洋捕捞投入要素的增加已不可能使捕捞总产量产生相应的增加。沿岸近海海洋捕捞专业劳动力CPUE、沿岸近海海洋捕捞兼业劳动力CPUE、沿岸近海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CPUE趋于稳定,沿岸近海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功率CPUE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我国沿岸近海海洋总体上已经出现捕捞能力过剩的状况。因此未来中国在制定相应沿岸近海渔业管理政策、调整海洋捕捞产业结构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海区的渔业资源开发现状,探究不同海洋捕捞投入要素对产量与资源存量的影响因子,从不同的侧重点推动我国沿岸近海渔业的优化利用,促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马克思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以物质生产为基础,引入实践的观点,从社会全面生产的整体视角考察精神生产,在批判继承前人关于精神生产的研究基础上,得出了独特的精神生产理论。当前世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各国在精神生产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深入系统的研究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19世纪40年代,欧
学位
电子证据是自电子技术出现及发展以后岀现的一种新的证据形态。有别于传统证据的诸多特质使得电子证据的认定也产生岀种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和变数。长期以来我国相关证据规范并不完善,在证据的“两分”机制和证据“三性”方面缺乏紧密型和契合性,在理论和实践上也更多是一种较为粗疏的思维,缺乏证据认定体系的建构,因此导致电子证据认证体系混乱,电子证据规则在传统证据规则适用上模棱两可、顺序颠倒、要素缺失。在当下本身就不甚
学位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又称“甘南地区”),地势高寒,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该地区的居民主要以藏族为主,同时也生活着汉、回等众多民族。近代甘南地区大部分地方仍旧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寺院上层人士和土司的权力最高。为了方便管理边疆少数民族,蒋介石国民政府就其稳定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在甘南实行羁縻政策,想要凭借当地上层人士、宗教领袖来实现对该地区的控制。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摆脱国
学位
数据时代的来临,维护个人信息权利的问题已经变成了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问题,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对信息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高效,拥有庞大数据库的国家与商事主体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权构成了威胁。在侵犯个人信息权的事件反复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公众对信息安全的担忧。我国长期通过民事法律规范对个人信息权进行调整,伴随着呼声而颁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众的担忧。商事企业及他人
学位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可以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提供理论指导。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大变局加速推进和新冠疫情的重叠期,霸权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生态危机、公共安全等问题困扰着人类,人类究竟应该往何处去这一问题亟需解决,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对人类审视和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以
学位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中国,中华民族由自在走向自觉的过程中向心力日益增强,宋辽交聘就是在中华民族自在发展阶段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之典型。儒家“天下观”“大一统”以及道统思想影响下夷夏观的发展变化成为实现宋辽交聘的思想基础;历史上夷夏长期存在和亲、朝贡等多元和平的往来关系以及隋唐民族大交融为宋辽交聘提供了历史经验;虽然宋初北伐败绩累累,但辽也非
学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仅对巩固民族团结有积极的意义,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有效的途径。本研究以巴塘县的汉藏文化交融现象为视角,通过对历史上巴塘地区民族交融状况的梳理、以实地考察的方式分析
学位
在电子商务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下,各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也越来越大。渔文化产业也开始从实体产业向传媒产业、虚拟产业延伸、嵌入与融合。渔文化作为发展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青睐。与此同时,随着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高涨,消费需求和消费意识的日益多元化,以及消费市场的逐渐细分与扩大,为渔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发展空间。渔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渔文化创意产品无疑是实现渔
学位
中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无序增长,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价格频繁波动。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小龙虾的养殖总面积超过了128.6万公顷,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14.80%。2003年时我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比较少,仅仅只有5.16万吨,但是到2019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却达到了208.96万吨,其养殖产量是2003年的养殖产量的40倍。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达到133万
学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各民族汇聚而成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迁徙、分化、重组和融合的重要时期,也是多民族政权并立和对峙的重要时期。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基本统一黄河流域以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鲜卑族进入中原后不可避免地会与中原地区汉文化进行更加频繁的交流与碰撞。在鲜卑文化与汉文化交流交融过程中,鲜卑族与汉族共同推动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中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