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ni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期,低碳、绿色、数字等技术不断发展,科技革命再一次兴起,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这将激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区域经济要获得快速的发展,就需要构建与之相耦合协调、相互促进的区域创新系统,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势必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本文在探讨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09—2014年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提出促进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发展模式,以期为陕西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早日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决策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9—2014年,陕西省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稳固提升,区域发展差异明显,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2)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协调阶段为中度协调耦合,各地区耦合协调发展阶段不尽相同,西安为极度协调耦合,宝鸡、咸阳、榆林、渭南为中度协调耦合,其他地市为低度协调耦合。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3)根据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陕西省耦合协调发展划分为极度协调耦合-高经济发展类型、中度协调耦合-中经济发展类型、低度协调耦合-低经济发展类型3种类型,总体而言,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以中度协调耦合-中经济发展类型为主。提出了促进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3种耦合发展模式:自主创新经济耦合发展模式、模仿创新经济耦合发展模式、合作创新经济耦合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以物理形态为标准来划分,PPT教学课件有颜色背景、图像背景和音乐背景之分;以背景所衬托的对象为标准来划分:则有标题背景和内容背景之分。PPT的内设工具为人们制作各种精美的课
目的评价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效率,为社区卫生服务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以我国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关数据为研究资料,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
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建设赋予了更多的文明气息。建筑本身的更高、条件更好在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其中最危险的就是高层建筑的失火问题。文
本报告是基于笔者对杰罗米·哈瑞斯·李普释瓦兹(Jeremy Harris Lipschultz)的著作《社交媒体传播》的第一章《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的翻译实践撰写的翻译报告。《社交媒体传播》出版于2015年,是一部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类文本,题材涉及时下较为热门的社交媒体领域。笔者选译的第一章《社交媒体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社交媒体的定义及基本概况,以及其在新闻业、公共关系、广告业及市场营销等行业内的应用
为了探讨中年脑力劳动者健康体质测试结果与医学检测指标亚健康状态的关系;对61例中年脑力劳动者健康体质测试结果与医学检测指标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得
古筝实践课存在教学模式单一、轻视综合素质培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缺少实践机会的问题,在古筝实践课的创新教学中可以转变实践课教学模式、培养古筝人文素养、创设以学生
近些年来,我国借鉴国内外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经验和方案,采取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动的方式,针对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模式,并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对残疾人参与就业进行兜底保障和提供就业新的增长点,提升劳动技能,保障就业权利,改观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本研究从增能理论视角出发,以南京市太阳花(化名)残疾人之家的辅助性就业服务为基础,将在机构进行日托训练的智力和肢体残疾人作为服务
<正>对鲁迅的评论与研究,从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刊登主编恽铁樵对刚发表的文言小说《怀旧》的评论《焦木附志》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程。经过整整一个世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建筑行业也是非常的火热,前些年人们纷纷投入建筑这一行业当中,例如房地产行业。在房地产异常火爆的时候,大批人才涌入了房地产相关
为了解安徽省禽群新城疫病毒存在和感染的情况,根据农业部和安徽省动物疫病定点监测方案和工作要求,2015年在安徽省5个县(市、区)设置固定监测点,开展新城疫病原学和血清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