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乐学”及“乐感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word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者乐也”出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典籍《礼记·乐记》,是对中国古代文艺活动以身心愉悦为主的审美情感特点的表述,也是中国古代“乐学”及“乐感文化”的重要命题。“乐”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其字义就象征或包含有“愉悦”、“欢乐”、“乐器”和“乐舞”等几个义项。上古至元代,表示音乐类义项与表示快乐类义项的“乐”字同为一个字形和一个字音,表示喜爱的“乐”字发“y60”音。到明代中叶,“乐”字字形虽还保持一致,但分化为发“yue”音的“乐”字表示音乐类义项,发“le”音的“乐”字表示快乐的义项,发“yao”音的“乐”字仍表示喜爱的义项。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考察“乐”的起源,音乐艺术活动在原始社会最为重要的巫术、祭祀和仪式等活动中担负着“娱神”的职责。进入阶级社会后,音乐艺术活动逐渐被礼制化、等级化,起“娱人”的作用。从音乐艺术角度来考察,“声”、“音”、“乐”三个层次形成递进的逻辑秩序。“声”指未加工的、由物理震动而产生的自然声响;“音”指经过一定艺术加工,有节奏、韵律和美感的乐音;“乐”指含有礼教内涵的,编排融合了多种音乐艺术形式而形成的大型音乐作品。在先秦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概念中,“乐”指的是综合了诗歌、舞蹈、器乐演奏、图腾面具和服饰等等的艺术总称。“乐”具有合德雅正、符合礼制、顺应自然、和谐万物等内涵特征。先秦时期各思想流派对“乐”做了不同的阐发,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儒家的“礼乐”思想、道家的“天籁”思想和墨家的“非乐”音乐观,以及法家的“靡靡之音”音乐观。儒家“礼乐”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中,有孔子提出的“正乐”音乐观和荀子的《乐论》及其音乐观。道家“天籁”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中,有老子提出的“大音希声”音乐观,以及庄子提出的“无怠之声”和“天籁”等音乐观。在《礼记·乐记》提出的“乐者乐也”中,“乐者”表示周代以来形成的艺术哲学“乐学”,而“乐也”之乐的内涵表现为一种中正平和的心境,一种稳定持久而适度愉悦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情感状态。在《乐记》理论体系中,“乐者”与“乐也”构建起中国古代文艺活动与身心愉悦之审美情感的关系,并通过“心物交感”的“乐本”等篇目的审美本体论、“以情动人”的“乐情”等篇目的审美情感论、“以象达意”的“乐象”等篇目的审美欣赏论以及“以乐教化”的“乐化”等篇目的审美功用论来反映。“乐也”美感层次的构建分为指向“身”的第一层次的感官愉悦、指向“情”的第二层次的情感愉悦,以及指向“心”的第三层次的审美愉悦。先秦时期,“乐感文化”在各思想流派对“乐也”认识的基础上开始萌发、生成。如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乐以忘忧”、“孔颜乐处”、“益者三乐,损者三乐”等,孟子的“与民同乐”、“君子有三乐”等;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至乐”、“天乐”等。“乐感文化”具有导向人与内部身心、人与人、人与外部环境等的和谐、以追求“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的内涵特征,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影响。“乐者乐也”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乐感”通过美与美感关系、主体与客体关系、心理与生理关系来体现其美学意义。在文艺活动中,审美愉悦性的意义在文艺创作、文艺欣赏和文艺批评中都有所体现。在大众文化盛行和媒介发展的今天,“乐者乐也”依然具有指导实践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正> 导言中国瓷器精湛的艺术与技术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关于瓷器的地位问题,却很少为人们所注意,尤其是它与贵重金属金银有关的地位问题,一直没有进行过充分的探讨。从唐朝
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高直链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与结构。结果表明,高直链玉米淀粉具有十字偏光现象;颗粒形态圆滑、形状多
本文通过室内轴向拉伸试验,研究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3~4a生的水土保持植物: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沙柳(Salix psammophila C.wanget Ch.Y.Yang)、沙地柏(Sab
2010年的马尧海聚众淫乱罪一案受到学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此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当今刑法是否应该对于该条罪名进行修改甚至废除及当今社会应否规范此种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羊膜腔穿刺及脐血穿刺取样两组的年龄、取材孕周、染色体异常者的临床指征分布及染色体病的检出特点,为产前诊断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回顾
<正> “金陵八家”是指明末清初活动于南京地区的一批遗民画家,包括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他们并非是风格相近或师承相同的一个绘画流派,然
随着计算机科学、互联网技术和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迈入了全新的数字时代,而网络游戏则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具有高盈利性,而且代表着一国的文化和技术实力。网
<正> 尽管肖像画在明代没有像汉、唐那样得到充分发展,但由于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始终保持着一支肖像画创作队伍。宫廷中的肖像画家是从民间选拔出来
认知语言学主张在语言研究中充分重视“人”这一因素,认为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劳动实践和身体经验有着莫大的关联。在壮汉两种语言里,都存在大量依靠身体部位来命名的词汇。
波臣派是明末曾鲸创立的肖像画派别,在明末、清初画坛影响深远。曾鲸弟子众多,再传弟子更是遍布于当时画坛。本文对波臣派创始人曾鲸的生平、艺术及其影响作了简要的论述,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