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结合原位红外分析砷污染物处理过程的初步探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工业含砷废水的过度排放引起了世昴范围内严重的砷污染危机,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修复砷污染废水已经刻不容缓。吸附法和氧化法是目前治理砷污染的两种主要技术。然而,缺乏科学的认识,尤其是长时间吸附机理的认识,阻碍了科学有效地设计吸附剂,从而更加高效地实现砷吸附的去除;缺乏原位实时的监测手段致使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氧化法中氧化剂的添加量和反应程度。现有的表征分析手段大多操作复杂且环境条件要求高,无法实现原位、实时的分析监测,从而造成药剂的浪费和处理周期的延长。而电化学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环境适用性强、便携等优点,这无疑为实现长时间吸附机制的原位、实时分析和氧化反应进行程度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这为实现实时原位在线分析监测提供了可能。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旨在于利用电化学探究长效吸附和氧化除砷过程的电化学信号变化,并结合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电化学信号变化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为电化学结合原位红外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以As(V)(H2AsO4-)在赤铁矿上的吸附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手段跟踪分析了As(V)吸附至赤铁矿过程中的开路电位(OCP)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开路电位呈现阶段式变化,即0-1h开路电位上升,1-6h开路电位下降,且下降至初始平衡电位之下。随后,通过原位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手段原位检测吸附过程中赤铁矿表面的红外信号,发现吸附前期和吸附后期的红外信号有着明显差异,这说明赤铁矿表面砷的吸附模式并非保持不变。实验结果表明,砷最初以内球配位和外球配位的混合模式吸附在赤铁矿表面,但随着吸附时间延长,砷的吸附模式最终转变为主导的内球配位,吸附模式转变对应的时间坐标与之前观察到的电化学信号演变过程一致,说明砷吸附模式的转变是导致开路电位阶段式变化的内在原因。随后,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国体红外(FTIR)分析方法相结合,发现后期电位下降至平衡电位以下的实质是外球配位向内球配位转化的同时促进了赤铁矿表面对溶液中游离OH-的重新吸附。本章通过电化学结合原位红外技术阐明了As(V)在赤铁矿上长效吸附过程的内在转化机制,为更好的理解As(V)的吸附去除机制和科学设计吸附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
  2.以实验室模拟的受亚砷污染的水溶液与双氧水的反应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手段跟踪分析了双氧水氧化As(Ⅲ)的过程中开路电位的变化,发现开路电位方向上的转变可用来判定实时的修复状态和反应发生程度。在氧化还原反应未完成时,双氧水可一直氧化三价砷,开路电位的方向表现为电位下降,而一旦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完全,电位方向则表现为上升。随后,利用ATR-FTIR原位实时检测了双氧水氧化As(Ⅲ)过程中的红外信号,结果显示,当三价砷转化为五价砷的过程基本完成时,对应电位方向会发生改变,即电位方向由上升转为开始下降,这启示开路电位方向上的转变可用来判定实时的修复状态和反应过程。本章通过电化学技术实现了受亚砷污染水溶液与氧化剂间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测,并通过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其中的化学变化进行了分析,该技术为目前氧化法去除水中砷污染实时分析检测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透平膨胀机通流部分的研究是提升膨胀机效率的研究重点之一,由于通流部分中的喷嘴,亦即静态叶栅,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气体焓降,尤其在透平膨胀机降温过程的前期,反动度较小,大部分焓降都发生在静态叶栅中,故对其展开研究也是对透平膨胀机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因静态叶栅的小尺寸和内部流体的高速流动等特点,导致实验测量较为困难,现在的大部分工作主要围绕数值模拟展开理论分析。为了更好地对静态叶栅内的流动形态进行观察,
本文对低熔点合金金属,即镓基液态金属和铋基低熔点金属的热电性质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包括对低熔点金属镓铋铟锡四元合金元素混合的分布规律的探究;镓基合金掺混镍粉、铋粉和铋基低熔点金属后的热电效应的性能探究;对同种金属不同相态下的热电效应的探究。  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镓铋铟锡四元合金相图研究  研究了镓铋铟锡四元合金不同组分混合后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本章采用SEM和EDS分析方法,对不同比
小型低温制冷机是低温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其在红外探测、低温电子器件、超导磁体、低温冷凝真空泵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脉冲管制冷机,作为小型低温制冷机领域的新晋成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长、振动小等优势,逐渐成为了可以替代斯特林制冷机的新一代空间低温制冷机。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军事等领域对低温制冷机的制冷效率和结构紧凑性的要求均大大提高,尤其在空间液氮温区的大冷量制冷机
超导、量子通讯、深空探测、生物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对高效低温液体存储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低温液体沸点较低,常规存储技术无法完全避免外部环境漏热,这会引起贮箱(杜瓦)内低温液体蒸发,导致贮箱(杜瓦)内部压力逐步上升,为保证安全,需定期排放气体以维持压力稳定。此外,外部环境漏热还会破坏贮箱内低温液体温度的稳定和均匀性,对低温液体贮存及利用极为不利。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低温液体存储技术—零蒸发低温存储技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寿命长、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室内照明、汽车照明、显示屏、和智能照明等领域。LED 是电流型器件,LED 驱动电源需提供其所需的恒定电流。在交流供电场合,为减小对交流电网的谐波干扰,LED驱动电源还应实现高功率因数,即采用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电路。由于 PFC
随着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发展,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器件被广泛应用到航空电源、固态变压器、无线电能传输和并网逆变器等领域,其中,SiC MOSFET是当前最常用的一种宽禁带器件,其具有开关频率高、耐温高、导通损耗小等优点。设计高性能SiC MOSFET驱动电路成了其应用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针对SiC MOSFET高频驱动中所存在的驱动损耗大、短路承受时间短以及桥臂串扰等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
氮化硅陶瓷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抗烧蚀性能等特点,在新一代高温透波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已成为该领域科研和工业界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作为透波材料,本征氮化硅的介电常数偏高,不利于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微波透过性。因此,需要通过对氮化硅陶瓷进行改性以提升其高温透波相关性能,掺杂异质元素是其中一种拓展其本征性能的重要手段。在氮化硅材料透波性质研究方面,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高温环境下氮化硅
学位
随着天线设计方法和分析方法的发展,人们对天线精确测量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天线测量技术领域,最早发展的是天线外场测量技术,其核心是天线远场测量技术。天线远场测量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直观,且使天线电特性可以实时获取。但是,天线外场测量技术受到诸多条件限制而不便于应用。为了克服远场测量技术的局限性,近场测量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天线测量技术的主角。  借助电特性已知的探针在被测天线近场区
近年来,多媒体存储与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盛行,带动了数字媒体应用的迅猛发展,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作品包括图像、视频、音频等常以网络的途径向外发布,这些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十分明显,例如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轻而易举地得到他人的原始作品,尤其是数字化的图像、音乐、电影等,甚至有些人不经作者的同意而对原作品任意加以复制、修改,严重地侵害了作者的著作权,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