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羟基吡啶海因类氯胺抗菌剂的合成与应用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病菌的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尤其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再次引发全世界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关注。因此,研发能够有效控制致病菌快速传播的高效抗菌剂至关重要。氯胺化合物是抗菌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自身具有高效、广谱和抗菌功能可再生等特点,但其亲水性较差,不利于氯胺化合物触杀灭菌进程,这也是目前氯胺被广泛固载于亲水材料表面制备抗菌材料的一个原因。为此,本组将季铵盐和吡啶盐等低分子鎓盐单元引入5,5-二甲基海因结构中,成功制备了多种阳离子型氯胺抗菌剂。实验表明,鎓盐单元不仅改善了分子的水溶性,也大大提高了氯胺整体的抗菌效率;当季铵盐或锍鎓盐中心链接有长链烷基时,氯胺表现出极为出色的抗菌活性,这是由携长链烷基鎓盐基团与氯胺发挥协同抗菌作用所致;另外研究亦发现,吡啶盐型氯胺展现了比相应季铵盐型氯胺更高的抗菌活性。基于此,本论文以羟基吡啶作为链接单元,将海因基氯胺单元和长链烷基吡啶盐单元组装,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文献中未见报道的高效吡啶盐型氯胺分子,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大肠杆菌(ATCC25922)测试了氯胺的抗菌活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5,5-二甲基海因、二溴代烷烃、单溴代烷烃、3-羟基吡啶和4-羟基吡啶等为原料,通过多步化学合成分别制备了基于3-羟基吡啶结构衍生、携长链烷基吡啶盐型氯胺6-9和13-15,基于4-羟基吡啶结构衍生、携长链烷基吡啶盐型氯胺17-21和26-29,以及对称双吡啶盐双氯胺36-39和41-44,采用NMR和HRMS表征了氯胺及中间产物结构。采用之前报道的吡啶盐型氯胺作为对照,测试上述合成氯胺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本论文制备的携长链烷基吡啶盐型氯胺抗菌活性明显更优,尤其是携-C12H25吡啶盐型氯胺9/15和21/29展现了极高的抗菌效率,可能是由长链烷基吡啶盐与氯胺之间发挥协同抗菌作用所致,且氯胺21抗菌活性稍高于29;此外,基于3-羟基吡啶和4-羟基吡啶衍生制备的短链吡啶盐型氯胺总体抗菌活性顺序为17>3>6。抗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而言,双吡啶盐双氯胺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可能是分子中两个吡啶盐型氯胺的团队协同抗菌效应所致,特别是当吡啶盐与氯胺之间亚甲基链为-(CH2)10-时,氯胺39/44抗菌性能最强。
其他文献
基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多尺度物理特征、多阶段的开裂特性和磨损、冻融循环性能劣化理论,引入微米级尺度的碳酸钙晶须(CW)构建碳酸钙晶须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WRC)分析其在磨损、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微观机理。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钢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CW多尺度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MSFRC)研究其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CW
自动铺放原位成型技术可以实现热塑性复合材料自动铺放与原位固结的同步工艺过程,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成型过程中复合材料不断经历加热、熔融、加压、冷却和固结等步骤,会在材料内部产生复杂的温度梯度和应力梯度,进而引起构件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影响构件的几何精度与力学性能。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原位成型技术的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能够模拟热塑性复合材料自动铺放原位成
与纯铝或铝合金相比,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PRAMCs)具有强度高、比模量高、耐磨和耐高温等优良的综合性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可设计性,已经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B4Cp/Al复合材料作为PRAMCs的一种,以其更低的密度和中子屏蔽能力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在乏燃料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冲击或者颠簸作用,可使B4Cp/Al复合材料受到外力。因此,对于B4Cp/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失效行为
金属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是以快速成形原理为指导,通过采用激光逐层熔化金属粉末或丝材堆积成形的加工方式,从而直接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零件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目前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密切关注,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在设备制造,工艺调控和材料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材料研发作为基础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还比较薄弱,专用的打印材料问题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专用打印材料的种类还比较匮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贫困性质将发生一定的变化,相应的贫困评估标准也将随之改变。贫困地区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文章根据新时期区域贫困特征,构建区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出2020年以后仍需国家政策倾斜的区域。
与传统晶体材料不同,非晶合金因其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内部结构,被看作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材料。其中,铁基非晶合金因具有高的强硬度和弹性模量、良好的耐腐蚀能力、优秀的软磁性能以及较强的价格优势而倍受关注。但是,现阶段的铁基非晶合金条带主要被应用于电力领域,临界尺寸、制备工艺和室温脆性等因素限制了其力学性能的发挥。考虑到铁基非晶条带的高强硬度和多元素特性,将其引入叠层结构,作为强性层或增强相发挥作用,有望
随着纳米工业的迅猛发展,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新型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微纳米机电系统(NEMS)中,纳米构件作为NEMS中的重要组件,以其在电磁、热电、力学等方面优异的性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鉴于纳米结构巨大的应用潜能,研究其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与宏观尺度下材料特性表征有所不同,在纳米尺度下传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再适用。因此,本文基于考虑了纳米尺度效应的Eri
2219铝合金由于具有强度高、密度小等特性,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的轻量化结构优选材料之一,被人们称为“航空铝”。目前,2219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的燃料箱、运载火箭舱体、飞机壁板、高铁车身等薄壁构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对中大型铝合金结构件的高质量连接技术需求迫切,而在当前主流的连接技术中,焊接作为一种重要的连接技术,具有能够实现连接处冶金结合、适用的连接材料种类限制小等优势。对于2219铝
联苯型邻苯二甲腈(BPh)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一类邻苯二甲腈树脂,由于其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已作为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高温工业等领域。然而,与普通热固性树脂一样,交联密度过高使BPh树脂固化后脆性大,抗冲击性能差,导致其复合材料应用受限。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采用含杂萘联苯结构的芳醚腈类树脂(PPEN、PPENK)以及氨基封端PPENK(PPENK-DA)增韧改性联苯型